请加关注:
陕西师范大学团委-启夏青年网
学院风采

美术学院“我的敦煌梦”暑期社会实践考察队抵达敦煌开展社会实践

发布日期:2013-07-22

    7月8日,美术学院“我的敦煌梦”暑期社会实践考察队,在刘鑫山、贾举两位老师的带领下,一行8人抵达敦煌,开始进行为期一周的敦煌艺术及民间工艺考察调研。

     当天下午,考察队先后来到敦煌美术院、敦煌民俗博物馆及敦煌历史博览园进行考察。在敦煌美术院,工作人员为队员们详细讲解了夜光杯的选材、制作工序、发光原理及欣赏实用价值;在敦煌民俗博物馆,队员们重点考察了胡杨木雕、河西剪纸、皮影、石雕及敦煌壁画拓片,并与民间艺人进行了深入交流;在敦煌历史博览园,队员们了解了敦煌发展历史,感受到丝绸之路悠久的历史,并重点参观了书画展览厅。

    在考察学习中,实践团队还开展了画册、论文集馈赠活动。接下来几天内,考察队还将对敦煌博物馆、敦煌书画院、莫高窟等单位进行更加深入的调研。

7月9日,美术学院“我的敦煌梦”暑期社会实践团队一行8人深入敦煌市,走街访巷,寻访民间艺人,开展民间工艺美术调研。

    当天上午,实践团队成员在老师的带领指导下,来到敦煌书画院走访当地画家,书画院的付老师热情接待了实践团队,详细介绍了当地画家以胡杨、鸣沙山、敦煌壁画为题材进行创作临摹的书画作品,付老师说,这些作品大部分出自敦煌市美协画家之手,在当地影响广泛,并受到社会的关注和喜爱。此外,付老师还向同学重点介绍了挂毯的制作流程,他说,挂毯作为一种富有特色的民间手工艺品,具有良好的使用价值和艺术观赏性,但从制作来看,由蚕丝取材、纺线熨色到编织成品,制作工序繁琐,费时费力,随着民间艺人的逐渐老去,挂毯同样正面临着继续传承的困难。

    下午3时,实践团队来到敦煌博物馆,在对敦煌历史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繁荣的认识了解的基础上,队员们重点考察了敦煌砖雕、壁画、画像石、画像砖、书法、彩陶、雕塑、敦煌遗书、民间工艺品和瓷器,拍摄了大量影像资料,在敦煌博物馆,盛唐时期的敦煌莫高窟第45窟复原模型吸引了队员们的浓厚兴趣,通过聆听讲解,同学们对莫高窟的营造有了更透彻的认识和理解。

    7月10日,美术学院2013年“我的敦煌梦”暑期社会实践团队一行来到享有“沙漠中的美术馆”之美誉的敦煌莫高窟,进行壁画及民间艺术实地考察调研。当天上午9时,实践团队在贾举和刘鑫山老师的带领下,走进敦煌莫高窟,借着手电微弱的冷灯光,实地对敦煌壁画及雕塑艺术进行考察研究,队员们先后参观了北周、隋唐、宋代、元代等不同时期的石窟,并重点参观了藏经洞文物陈列馆,深切感受到敦煌壁画博大精深的艺术魅力。在参观过程中,队员们虚心向讲解员请教,并就造型、线条、色彩、布局等专业问题进行了探讨交流,并就不同历史时期的人物画的演变进行了比较探究。参观结束后,实践团队向敦煌研究院接待部赠送了《美术学院研究生毕业创作优秀作品集》《融合与独立:山水画与风景画比较》等系列画册赠送活动。

    下午13时,队员们进行了短暂休息后,继续深入敦煌研究院院史陈列馆和敦煌石窟文物保护研究陈列中心进行参观学习。在敦煌研究院院史陈列馆,队员们看到了当年常书鸿、段文杰等老一辈敦煌艺术保护研究专家在极端艰苦的环境下,怀着一颗赤忱之心,扎根大漠深处,对敦煌艺术的保护和研究献出了毕生心血和精力,留下了大量宝贵的研究资料,其严谨细致的治学精神和对艺术的执着追求使队员们受到了深深感染。

    在敦煌石窟文物保护研究陈列中心,队员们通过观看陈列图片、历史遗存及影像资料,对敦煌石窟的历史有了更深入和直观的了解,在讲解员的带领下,队员们还结合平时的课堂专业所学,更深入地对敦煌雕塑的制作工艺流程及敦煌壁画的修复、临摹、保护等技术手段进行了学习和记录。考察结束后,队员利用休息时间,结合自己对敦煌石窟艺术的理解和感受,相互交流了心得体会,并表示,回校后将对搜集到的资料进行整理编辑,认真撰写科研论文,专心研习壁画艺术,争取取得优异的实践成果。

 

















 


主办单位:共青团陕西师范大学委员会
地址:西安市长安区西长安街620号陕西师范大学新勇学生活动中心四层

联系电话:029-85310386
传真:029-81530861
E-mail:tuanwei@snnu.edu.cn

技术支持:【西安易达】     陕ICP备1100164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