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精心准备 认真筹划
7月2日上午,学院党委副书记朱海蓉组织学工组全体成员召开了暑期“三下乡”志愿服务活动工作部署会。7月6日上午,团委书记、研究生辅导员王棣老师,2012级辅导员李钊老师向全体实践团成员传达了学校、学院的暑期“三下乡”志愿服务活动工作部署。
会上,王棣老师对本次暑期“三下乡”活动做了细致而周密的部署,他从活动的内容、目的和意义,学生安全等方面进行了介绍。他指出,今年的“三下乡”志愿服务活动应积极响应党的号召,紧跟时代的步伐,立足于我院专业特色,充分发挥人才优势,进一步加强大家对生活的理解,认真扎实的开展好我院暑期志愿服务活动工作。并将我们本次下乡活动进行了细致的分工。
我院此次暑期“三下乡”实践活动前往地为商南市商南县。队伍分为五个小组,分别是调研组,教学组,宣传组,文艺组和机动组。整个实践活动由各个小组相互协作共同完成。调研组负责调研问卷的设计、发放、整理,在前期准备中设计调查问卷和访谈问卷。教学组负责课堂的课程设计和实施、室外场地的教学。宣传组主要负责活动的宣传工作、新闻稿的撰写,以新闻稿件、微博等方式将实践活动进行跟踪报道。文艺组负责活动的策划、安排,给孩子们一个展现自我的舞台。机动组主要负责物品的采购、管理和项目实施的安保工作。此外,还强调了此次实践活动应将安全问题放在第一位,提醒大家要时刻注意自己言行、做到入乡随俗。最后,各组成员就“三下乡”活动期间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了讨论,并制定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随后,实践团全体成员参加了学校的暑期社会实践“三下乡”活动的启动仪式。
(二)关注基层小学 了解学校体育
7月9日下午3点,我院暑期实践团在商洛市商南县有关单位陪同下,在梁家湾小学进行调研与体育器材的捐赠仪式,并参加了由梁家湾小学组织的座谈会。
我院实践团与该当地政府一并参加了由梁家湾小学副校长主持的座谈会。首先,校长代表全体职工与学校学生对大学生暑期实践团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并详细介绍了梁家湾小学的占地面积、师资力量、在校学生的基本状况以及近年来学校发展的情况。之后金丝峡镇长对同学们的到来表示欢迎,并介绍了金丝峡镇的概况和在新农村建设中所取得的一些成绩,他希望以后金丝峡可以成为学生的实习地点,让现代教育与农村教育实现对接,促进农村教育的发展。以后工作中会对教育事业加大力度,进一步发展,建设文明校园。
讲话结束后,实践团领队王棣老师进行总结发言。王老师首先对广大师生的热情接待表示感谢,对商南县金丝峡镇突出的工作成绩表示敬意,详细阐述了我国大学生暑期社会“三下乡”活动的背景、目的及意义。强调大学生下乡可以增强大学生使命感和责任感,锻炼大学生才干,培养大学生奉献精神,反映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促进现代教育与农村教育对接。发言最后,王老师向与会人员表达良好祝愿,并捐赠体育器材合影留念。
座谈会上,通过两小时的交流,实践团成员对金丝峡镇当地的政治、经济、文化状况有了初步的了解,对农村教育有了更加深刻的体会。这次的调研活动不但提高了实践团成员的团结协作能力和社会实践能力,同时也为学生进一步深入农村,了解农村教育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推动实践团下一步工作的顺利开展。
(三)爱心奉献社会,实践服务基层
7月11日上午,实践团来到商洛市商南县金丝峡镇的庙台子村,受到了当地村干部、村民的热情接待,在此期间我感受到了金丝峡山区广大劳动人民的淳朴,也感受到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显著成效。
中午时分,实践团在该村党员活动室与村干部、部分当地村民进行了座谈交流,从交流中,我们了解到:近年来,庙台子村依托金丝峡景区区位优势,按照“观农家景、品农家菜、住农家屋、种农家地、摘农家果、享农家乐”的休闲农家发展目标,建立了庙台子村旅游支部和路督堂休闲农家专业合作社,积极引导农户充分挖掘当地自然和人文资源,建农家乐经营户65户,不断规范从业环境,积极提升服务质量,其中:四星级标准休闲农家18户,一、二、三星级47户。
在搞好休闲农家经营的同时,充分利用旅游专环线周边地域优势,延伸休闲娱乐产业链,在邱家沟组发展绿色原生态蔬菜、养猪、散养鸡等产业休闲项目,培育养羊户8户,养猪户10户,散养鸡户16户,蔬菜种植户20户,使全村98%的农户围绕休闲农家经营得到收益。在培育特色产品方面,积极推出商南农家小炒、神仙叶凉粉、凉鱼、山野菜等具有地方风味的小吃和茶叶、金丝窖酒、山核桃、野生板栗、香菇、木耳、土鸡蛋等特色农产品,并根据时令编排农家游乐项目和地方戏曲,满足了游客的不同需要,提升了农家乐的品味,深受顾客喜爱。
下午,在村干部和村民的带领下,我们实践团参观了该村的农家乐,以及村民的住宅,让我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现状和前景有了直观的了解,进一步增强了干事创业的积极性和带领群众致富的责任感,真实感受到落实科学发展观,努力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7月12日,实践团随村干部一起来到了当地小学,村小学校长各代课老师早早地在门口等我们,在校长办公室,校长给我们介绍了学校的情况,以及今后学校的具体路线。同城市的学校相比,该校的教学资源、校园环境、体育设施等各方面建设还比较落后,如:校园内只有一个简易乒乓球台、一个水泥地面的篮球场等等。
通过交流,该校校长殷切希望陕西师范大学能对这所小学给予帮助,帮助学生创造出更优越的学习环境,在这方面,我们的带队老师也给出了肯定的答复,强调今后会积极与该小学合作、交流。
走进太子坪村
2013年7月13日,实践团成员与太子坪村党员代表在太子坪村党员活动室召开了座谈会,党员代表对我院师生表示了热烈的欢迎并简单介绍了太子坪村的基本情况,使参加交流座谈会的成员对太子坪村有了进一步的认识。接着,社会实践团团长王棣老师针对本次到太子坪村社会实践工作计划进行了汇报,并对本次活动的意义进行了阐述。最后,太子坪村村党委书记进行了会议总结,并表示对我们本次活动的全力支持。
本次交流座谈会中,王棣老师提出了大学生社会实践与基层相结合的合作观点,得到了太子坪村党员代表的一致赞同,并对后期的合作计划予以期望和肯定,为接下来几日的社会实践活动揭开了序幕,也是为今后的合作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2013年7月14日,体育学院社会实践小组在太子坪村及附近针对体育器材设施进行了调查研究,并对村中居民平时参与体育运动的情况进行了了解。
在我们走访的过程中发现,村中的体育设施分布比较集中,均在村委会附近,且设施条件简陋,仅有四五件健身器材,以及两个乒乓球台和一个篮球架,尽管设施有限,但村民们的运动意识比较强,酷热的天气,依然有三五个年轻小伙在篮球场玩的热火朝天,不禁让我们看到了村民们对运动的喜爱。
在接下来的走访中,我们针对不同街道的居民进行了了解,在运动参与程度、运动意识等方面都有了一定收获,在我们针对不同年龄段的居民进行调查时发现,竟然有很多老年人愿意参与到运动中来,这使我们表示惊讶,我们意识到现在运动已经不仅仅是青少年强身健体的好方法,也是中老年人保健的很好选择。
走访完成后,我们对走访的资料进行了整理,对村民体育运动方面的现状及认识有了更为深刻的理解,也为对我们以后发展体育教育事业作为一个很好的参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