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3日, 由陕西师范大学旅游与环境学院主办,陕西省旅游局,北京联合大学旅游学院,《旅游学刊》编辑部协办的“2013年第二届旅游信息科学国际学术研讨会”在我校隆重举行。出席此次研讨会的有我校校长助理杨祖培教授,陕西省旅游局副局长陈清亮,国际知名旅游专家、美国天普大学Daniel Fesenmaier教授,美国查尔斯顿学院潘冰副教授,国家旅游信息“863”项目首席专家、四川大学任佩瑜教授,北京联合大学旅游学院副院长、《旅游学刊》执行主编张凌云教授,“三秦学者”张辉教授,西北大学杨新军教授,西安外国语大学潘秋玲教授,《人文地理》杂志常务副主编李九全教授,西安旅游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文化产业投资有限公司董事长项小羽,旅游与环境学院马耀峰教授,孙根年教授,副院长赵振斌教授等。此外,来自全国各地的学者专家百余名代表参加了此次会议。开幕式由旅游与环境学院院长薛东前教授主持。
开幕式上,陕西省旅游局副局长陈清亮介绍了我省2013年的旅游发展现状,并提出对我省旅游发展的期望,希望业内专家为陕西省旅游发展提出宝贵建议。我校校长助理杨祖培教授致欢迎辞。杨助理代表学校对与会的业内专家学者表示热烈欢迎,对各位代表对我校及旅游与环境学院的支持表示感谢,对本次旅游信息科学研讨会给予高度评价,指出加强旅游学科建设、促进旅游信息技术建设将对旅游业的发展产生积极影响,希望旅游信息科学的发展对陕西师范大学建设综合性大学的目标做出积极贡献,最后预祝此次大会取得圆满成功。北京联合大学旅游学院副院长张凌云教授从自己的研究成果介绍了当前我校旅游学科在全国的重要影响,希望加强合作和交流,促进旅游信息科学的发展。
在大会主旨报告环节,报告会分别由我校旅游与环境学院副院长赵振斌、西北大学杨新军教授和西安外国语大学潘秋玲教授主持。
美国天普大学Daniel Fesenmaier教授做了《SMART Tourism - opportunities and challenges of big data(智慧旅游—大数据的机会和挑战)》的专题报告,其在报告中对智慧旅游—大数据进行了介绍,从技术和如何度量旅游、度量旅游重要的领域、度量旅游的挑战等方面做了阐述,指出新的工具和全新的数据以及在实践中的巨大挑战,并强调了数据的道德意义和在旅游研究中的重要性;四川大学任佩瑜教授做了《基于信息技术的时空分流管理及应用模式研究——以九寨沟为例》的专题报告,介绍了该模式的研究背景与总体思路,介绍了物联网及RFID信息技术的定义与应用,并基于此提出了“集成管理模式的时空分流模式导航”管理模式;北京联合大学张凌云教授做了《问题与趋势:智慧旅游发展的几点思考》的专题报告,指出“智慧旅游”可能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新途径新思维,可依托智慧旅游提升旅游服务品质,实现对传统旅游业的“底层格式化”,从而达到旅游企业流程再造和旅游产业价值链重组,催生和培育旅游新型业态和现代服务业,推进旅游产业与其他产业由交叉、渗透、融合到一体化的进程。
美国查尔斯顿学院潘冰博士做了《Tourism research with online data(利用网上数据的旅游研究)》的专题报告,以自身在Facebook网站上的人脉分布为报告的切入点,阐述了什么是大数据、大数据的特征、大数据的驱动力等,以及如何与旅游结合进行新型的研究,向大家展示了如何从网络数据中,挖掘潜在的信息,提高预测的准确性、及时性。山东师范大学张伟教授做了《高校旅游管理专业旅游信息化课程设置构想》的报告,从旅游信息化的意义和发展的社会背景、国内外高校旅游管理专业旅游信息化课程设置和教学存在的问题、旅游信息化课程教学内容设计以及提高学生旅游信息化素养的对策等方面做了介绍。我校旅游与环境学院李君轶副教授做了《旅游者时空行为的社会感知计算模型》的报告,在报告中介绍了社会感知计算、旅游者行为的社会感知模型、入境旅游者时空行为的社会感知计算以及应用。计算机科学学院曹菡教授做了《旅游大数据分析挖掘》的报告,从技术层面和实际案例接受了大数据的特点。首都经济贸易大学李云鹏博士做了《旅游信息视阈下的智慧旅游》的报告,李博士通过许多案例,以国内外现有的与“智慧旅游”相关联的“智慧酒店”、“智慧景区”“智慧旅行社”“智慧旅游城市”等模式向师生们呈现了全新的领域。北京联合大学黎巎博士做了《旅游大数据平台建设构想》的报告,介绍了旅游大数据平台建设的背景、理论以及设计方法。报告结束后各位专家学者就提出的问题做了详细解答。大会还举行了主题分别为“旅游信息技术论坛”、“旅游信息理论论坛”的分组学术交流。
通过本次学术研讨会,对旅游学科,特别是旅游信息科学的建设和发展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本次学术研讨会取得了圆满成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