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7日,共青团陕西省委副书记、陕西省青联主席徐永胜应邀为我校青年团校高级班作了题为“提高政治站位,找准职责定位,接续推动共青团事业实现新发展”的报告。报告由校团委书记王玉主持,校团委全体干部、各学院团委(总支)书记聆听了报告。
徐书记以“做好共青团工作的关键和要义是什么”、“如何始终保持对团学工作的激情和干劲”、“作为一名团干部如何才能做到健康成长”三个问题开篇,就“准确把握当前共青团面临的新形势”、“关于共青团重大课题的问题思考”、“学校共青团改革背景意义和内容”、“推进高校共青团创新转型的思考”、“关于团干部健康成长的几点建议”五点内容对高校共青团创新转型做了详细全面的阐释。
他指出,应当准确把握当前党和国家及陕西发展的新形势,立足大背景、按照中央指示要求、深刻贯彻落实“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和“六个始终坚持”的工作要求,通过抓结合、抓借力、抓角度,有效融入大势,为基层团建提供新理论、提出新方法、搭建新思路。他强调,当前做好共青团攻坚工作的关键在干部,创新发展关键在人,在这样一个大转型大变革大发展的新时代,共青团干部一定要跟上时代的步伐,把“以作为求地位”作为每个学院义不容辞的责任,才能真正引领青年。他希望在全团改革大势来临时,校团委及各分团委要面向基层,围绕学生成长,围绕人的发展,围绕组织创新,在“去四化”“强三性”等关键领域有所突破,让团员青年有更多获得感、喜悦感、参与感,激发基层活力。
他梳理了团的十七大以来,关乎共青团工作的“三力”、“三型组织”建设问题,指出要增强党在青年中的凝聚力,突出共青团组织在巩固和扩大党执政的青年群众基础方面的重大政治责任;增强青年对党的向心力,是检验共青团组织根本职能履行情况的最终标准;增强共青团组织的影响力,是实现共青团组织根本任务的工作前提和政治基础。增强“三力”,要用先进的理论来引导,要用真实的感情去凝聚,要用灵活的形式为载体,要用全面的服务做支撑,同时,要坚持党建带团建,以改革创新精神加强团的自身建设。建设“三型组织”是全面提高团建科学化水平的需要,是进一步夯实团的工作基础的需要,是切实增强党对青年的凝聚力、青年对党的向心力、共青团的影响力的需要,要坚持服务至上,加快推进服务型团组织建设。学校共青团工作是全团工作的基本面,是全团的半壁江山,改革过程中要不断巩固提升学校共青团在全团的基础性、战略性、源头性地位和作用,切实保持和增强学校共青团的政治性、先进性、群众性,教育引导学生做到“四个正确认识”,创新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基本要求,提高对高校教师队伍的要求,以实现学校共青团改革的主要目标。
他强调,要抓住共青团工作的关键和要义——善于学习,把握规律,学会聚焦,追求卓越。必须加强团干部队伍建设,传承并弘扬共青团好传统好作风,注意培养优秀青年干部,注重锤炼大格局。共青团是为党做青年群众工作的组织,团的干部是做青年工作的,必须心系青年,心向青年;坚持把为了青年作为共青团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把青年是否需要、是否欢迎、是否满意作为工作的评判标准。
王玉做总结发言,她指出,当前是共青团改革攻坚期,也是全党上下喜迎十九大的重要时期。作为团干部,如何正确认识共青团面临的新形势,如何正确认识共青团改革的背景及内容,如何正确把握共青团创新转型发展等系列问题,需要充分交流认识,互相启发思考,聚焦突出问题,梳理工作进展,分享经验做法。她希望学校各级团组织、全体团干部进一步提高对共青团改革重要性的认识,全面落实从严治团的要求,围绕共青团的四维工作格局,提高政治意识、责任意识、大局意识、忧患意识等,自身健康成长的同时,全面助力青年学生成长成才,充分发挥共青团在“大思政”格局中的生力军作用,使共青团成为学生想得起、找得到、信得过的组织。她希望全体团干部把握大势,脚踏实地,不负时代,不忘使命,保持初心,久久为功,为我校共青团改革和陕西省追赶超越再立新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