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庆祝中国共产主义青团建立90周年,弘扬“五四”爱国主义精神,积极响应校党委、校团委“高举团旗跟党走“的号召,2012年5月11日晚七点,在我校雁塔校区崇鋈楼二层闻道堂以“倾听与思考:青年学生与五四运动”为主题的马列讲坛顺利举办。我校政治经济学院的王晓荣教授受邀主讲马列讲坛。参加此次活动的有马列理论读书社全体成员,文科部学生党支部成员及陕师大广大师生。
本次活动由副社长韩德炜主持。讲座中,王晓荣教授围绕背景、过程、影响等方面对五四运动进行了详细、生动的讲解,使我们青年学生对五四运动的相关历史实况有了进一步的认识。王晓荣教授谈到,在五四运动爆发前期发生了两件耳不忍闻的事件,一是1915年日本政府秘密的向袁世凯政府提出了的“21条”要求,袁世凯政府竟然接受这丧权辱国的条件,国人深感到民族的危机与耻辱;二是1918年一战结束,中国在巴黎和会上的外交失败,尤其是山东主权问题的处理更是让国人失望和愤慨,空前的民族危机感推动了五四运动的爆发。1919年5月4日,北京各高校的大学生从北大出发进行有组织的游行示威活动,学生们高呼“内惩国贼,外争国权”、“誓死力争,还我青岛”等口号,愤慨之情难以言表,之后的火烧赵家楼,教授们辞职罢课以示抗议。到了1919年6月,各地工人也相继罢工进行抗议,最终在社会各界的力争下,中国代表没有在合约上签字,运动取得阶段性胜利。
最后,王晓荣教授分析说,五四运动这一突发事件体现了文化改革的成果,是新文化运动的成果的体现。在民族危急时刻,前辈们为祖国的存亡呐喊,而在当今世界我们青年学生更应该在特定的条件下以自己的方式承担时代责任与使命,顺应承担历史使命的潮流,书写无悔的青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