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加关注:
陕西师范大学团委-启夏青年网
公告

关于开展陕西师范大学2022年学生暑期社会实践的通知

发布日期:2022-06-21   浏览次数:

各学院(部):

为深入学习宣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工作的重要思想和在庆祝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聚焦抓好党的事业后继有人这个根本大计,切实引导和帮助广大青年学生用脚步丈量祖国大地,用眼睛发现中国精神,用耳朵倾听人民呼声,用内心感应时代脉搏,上好与现实相结合的大思政课,在社会课堂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坚定信念听党话、跟党走,践行和弘扬“西部红烛两代师表”精神,努力成长为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根据团中央、团省委相关文件精神,现就在疫情防控常态化形势下开展陕西师范大学2022年学生暑期社会实践工作通知如下:

一、活动主题

喜迎二十大 永远跟党走 奋进新征程

二、总体原则

1.坚持思想引领,聚焦实践主题。聚焦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突出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的年度主题,严把政治方向。在形式内容上力求深入深刻、避免浮于表面,在效果导向上力求触动思想、避免走马观花,通过深入的社会实践,团结引领青年学生深入学习感悟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取得的伟大成就,进一步坚定信心、奋发作为。

2.坚持就近就便,确保实践安全。以保证学生健康安全为首要前提,严格遵守属地疫情防控要求,中、高风险地区不得组织开展社会实践活动,低风险地区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开展。合理确定团队规模,坚持就近就便,引导青年学生结合“返家乡”社会实践活动要求,以“线上+线下”的模式开展社会实践。坚守意识形态和安全稳定底线,依法依规组织开展各项社会实践。

3.坚持创新载体,突出实践成效。注重探索创新“互联网+社会实践”新模式,因地制宜采取“云组队”、“云调研”、“云访谈”、“云直播”方式等开展“云实践”,注重将社会观察、知识积累、实践思考等成果转化为实实在在的建设性意见和举措。鼓励寒假社会实践立项团队立足已有成果,继续申报暑期社会实践,持续拓展深化成果。

三、活动内容

本年度学生暑期社会实践由特别支持项目、专题实践项目和主题实践项目等三个类别组成。特别支持项目紧密围绕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和学校中心工作,充分发挥学校学科优势,将社会实践与学科建设相结合,推动形成高层次理论和实践成果;专题实践项目根据上级有关部门专项社会实践活动要求,结合学校相关部门工作需求确定,推动形成专项实践成果;主题实践项目聚焦社会经济发展、群众生产生活和大学生成长成才实际,结合学科特色,通过理论宣讲、教育关爱、红色筑梦、乡村振兴、榜样寻访、文化传承、创新创业等多种方式开展社会实践,推动形成多元化实践成果。

(一)特别支持项目

1.“双减”政策落实的成效评价研究调研项目

实践内容: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结合《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以下简称“双减”政策)精神,学校联合陕西基础教育质量监测与评估研究中心共同开展“双减”政策落实的成效评价调研项目。该项目以师大学生所在生源省份的区县及乡镇义务教育学校为调查对象,了解“双减”政策实施以来学生、教师、校长及家长对双减政策落实情况的认识与反应,并深刻剖析其原因,以此分析“双减”政策的改革效力与实施效能,为教育决策部门提供政策咨询。

组织部分学生回生源省份的区县及乡镇义务教育学校发放问卷,并与义务教育学校校长、教师、家长、学生代表进行深入访谈,充分了解双减政策实施以来不同主体对双减的认识、反应及影响。项目结束后由项目组牵头对问卷数据、访谈记录进行科学有效的系统分析,从而得出兼具科学性与可靠性的政策评估结论。

组织方式:本项目由校团委、教育学部和陕西基础教育质量监测与评估研究中心联合组织实施,负责招募实践团队、组织行前培训、进行团队管理。各学院(部)可申报实践团队1-2个,个人实践不受数量限制。

首席专家:祁占勇 教授

预期成果:调研报告、总结报告、高水平学术论文、调研访谈成果集、学生个人社会实践视频记录等。

注:具体实践方案及成员招募计划见附件7

2.边疆地区教育生态平衡助力区域协调发展调研项目

实践内容:为响应国家深入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号召,传承弘扬“西部红烛两代师表”精神,组织新时代青年用专业优势和特色特长为共和国、特别是边疆地区的教育事业发展开展新的探索、做出新的贡献,特别面向新疆、西藏、云南、广西、辽宁、吉林、黑龙江等地区,开展“红烛固边”——边疆地区教育生态平衡助力区域协调发展调研项目。该项目以弥合边疆地区教育差距、推动乡村教育方式和文化更加丰富、创新师范人才培养为主要目标,立足师范教育的特色优势,通过开展对边疆地区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或相关地区教育工作参与的各方主体的访谈,调研边疆地区教育工作开展情况、研发和定制课程资源,了解边疆地区教育政策落实和教育事业发展现状与困境、教师和学生发展需求,了解边疆地区特色教育文化内涵和文化符号。

结合专业优势开展送教下乡活动,让新时代新青年在共和国一线用脚步丈量祖国大地,用眼睛发现中国精神,用耳朵倾听人民呼声,用内心感应时代脉搏,将所思所学转化为教育报国的具体实践,为阻断边疆地区教育贫困代际传递贡献自己的力量。

组织方式:本项目由校团委和马克思主义学院联合组织实施,负责招募实践团队、组织行前培训、进行团队管理。各学院(部)可申报实践团队1-2个,个人实践不受数量限制。

首席专家:殷一 副教授

预期成果:调研数据和报告、有关教学资源包、社会实践音视频记录、文化创意符号或文化创意用品等。

注:具体实践方案及成员招募计划见附件8

(二)专题实践项目

1.“三下乡”社会实践

根据中央宣传部、中央文明办、教育部、共青团中央、全国学联等五部委通知精神,积极组织申报全国理论普及宣讲团、党史学习教育团、乡村振兴促进团、发展成就观察团、民族团结实践团等团队,就近就便地深入基层一线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同时聚焦重走习近平总书记考察路线、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开展精准关爱志愿服务、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等方面,结合学科专业特色,开展具有较强的创新性、可操作性和实践意义的实践活动。

活动通知与申报平台:三下乡官网

2.“返家乡”社会实践

根据团中央通知精神,以学生家乡为纽带,向家乡所在地团组织报到,通过返乡开展政务实践、企业实践、公益服务、社区服务、乡村振兴、兼职锻炼、文化宣传、网络“云实践等社会实践活动,引导青年学生更好地了解国情、感知社会、热爱家乡、服务群众,紧跟党走与人民群众相结合的成才道路。各返乡大学生社会实践队通过“创青春”公众号在20226月底前完成报名,根据分配情况在向家乡团组织报到的基础上,有序开展相关实践活动。

活动通知与申报平台:

1“创青春”公众号的“服务平台”-返家乡栏目

22022年全国大学生返家乡社会实践活动来啦!

3.“牢记总书记教导 奋进新征程专项实践

以《习近平与大学生朋友们》一书作为社会实践的行动指南和生动教材,实践团队重走习近平总书记的考察路线,在总书记去过的乡村、企业、社区等进行实地调研学习,再访总书记曾经接见和给总书记当面做汇报的代表,引导青年学生增进对习近平总书记的情感认同和行动追随,围绕红色教育、党史学习、乡村振兴、创新创业等主题开展社会实践活动,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4.“推普助力乡村振兴”专项实践

根据教育部通知精神,主要聚焦中西部普通话普及率较低的民族地区、农村地区,聚焦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应用能力较弱的学前儿童、中小学生、青壮年劳动力、基层干部、留守妇女等人群,通过开展“喜迎二十大 永远跟党走 奋进新征程”相关宣传教育、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调研、加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职业技能+普通话培训、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和中华经典文化乡村行等活动,服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助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

各学院(部)可单独或联合组队申报,每支团队建议 8-12 人(不包括指导教师)。拟参加团队填写申报表(附件9),于630日前经所在学院(部)团委(总支)审核后报学校复审推荐。

5.“弦歌奋进八十载 桃李成荫红烛光”优秀校友访谈专项实践

青年学生组建校友寻访实践团队,通过在家乡所在地区寻访学校各年代、各院系、各地区、各行业的典型校友,系统开展校友访谈,传递母校对校友的问候,共叙校友情结,共筑校友文化,记录校友故事,形成访谈记录、事迹材料和相册影集,传承和弘扬“西部红烛,两代师表”精神,为即将到来的八十周年校庆做好准备。

6.“基础教育‘百校行’”专项实践

组织青年学生通过调研、访谈等形式走访家乡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和中小学,了解地区基础教育行政管理体制运行与改革状况、中小学内部治理体系、教师工作负担状况、学生减负举措、教师培训情况等基础教育事业发展现状,捕捉基础教育发展中面临的现实问题,征询基础教育改革发展的建设性建议,探寻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对策。

(三)主题实践项目

1.“探寻红色变迁,坚定道路自信”主题社会实践

依托家乡红色资源,通过搜集相关文字、图片、音像,围绕革命人物、革命文物、革命事件、革命遗址、革命精神,深入挖掘、征集和整理蕴藏其中的团史线索和红色团史故事;结合自身专业和学科专长,通过对家乡的考察调研,了解家乡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和生态发展变化状况,观察和分析家乡在政治发展、经济建设、文化繁荣、民生改善、社会治理等方面的成就,积极投身乡村振兴,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争做党的精神的传承人。

2.“讲好中国故事,坚定理论自信” 主题社会实践

利用暑假返乡机会,深入宣传党的十九大和历届全会精神,讲好中国故事,讲好中国共产党故事,讲好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故事,让身边人更加了解国家发展和建设的新进展;引导团员青年学生充分认识时代赋予的崇高责任,在建团一百周年之际,继续将爱国、进步、民主、科学为内涵的五四精神作为青年人的精神引领,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自信,赓续红色血脉。

3.“助力疫情防控,坚定制度自信” 主题社会实践

遵守疫情防控政策,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充分发挥专业优势和技能专长,积极参与社区疫情间心理疏导、医护子女辅导、便民利民咨询服务等志愿服务活动,传递爱心和温暖;探寻当地特别是优秀校友在疫情防控工作中的典型事迹,挖掘其中蕴含的“西部红烛 两代师表”精神,讲述师大和师大人的抗疫故事,在疫情防控中感受伟大抗疫精神;以疫情防控重大战略成果、脱贫攻坚历史性成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定性成就等为现实教材,引导团员青年领悟党的领导、领袖领航、制度优势、人民力量的关键作用,形成正确认识,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自信,争做新时代青年筑梦人。

4.“读懂国情社情,坚定文化自信” 主题社会实践

通过文化寻访,记录和宣传家乡特色文化、优秀传统文化和民族文化,传承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记录民族文化和民族风俗,深入探索传统文化基因;通过生态调研、查找文献、实地走访调查等方式了解家乡生态现状,寻求解决措施,带动更多人参与到环境保护的行动中,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走进乡村开展艺术创作、全民阅读、文化普及等活动,充分运用新媒体途径扩大当地文化宣传力度,讲述传统优秀文化不一样的魅力,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助力文化强国建设。

四、活动安排

(一)宣传申报(621日—627日)

各学院(部)广泛宣传动员,有力组织,调动学生参与社会实践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指导学生组建团队,做好项目规划并进行项目申报。

各学院(部)可单独或联合组队申报,每支团队建议 8-12 人(不包括指导教师)。各实践团队填写《项目申请书》(附件1)、《团队登记表》(附件2)、《项目协议书》(附件4)、《安全责任书》(附件6),提交至各学院(部)团委(总支),附件中涉及个人签名必须本人签名。联合团队申报材料只能选择一个学院(部)提交,并由该学院(部)负责项目选拔及后续工作。

未参加团队实践的学生可自愿就近就便开展不少于5天的社会实践活动,撰写不少于1500字的调查报告或心得体会,并填写《陕西师范大学2022年暑期社会实践个人实践登记表》(附件5)。

(二)项目初选(628日—76日)

各学院(部)对本单位申报项目的实践选题、内容、合理性、可行性及活动预期效果进行科学论证,评选并确定推荐专题实践和主题实践立项项目,对申报参加特别支持项目的团队进行初审推荐,并在学院(部)官网公示3天。原则上每个学院(部)推荐专题实践和主题实践立项项目不超过20项,其中特色项目不超过项目总数的10%,校团委将从学院特色项目中遴选3-5项项目作为重点项目。

各学院(部)于76日(星期三)下午17:00前将本单位推荐立项项目汇总材料连同单位盖章的《立项汇总表》(附件3)扫描版和word版以“单位名称+2022年暑期社会实践立项材料”命名,发送至校团委邮箱tuanwei@snnu.edu.cn

(三)项目评审(77日—711日)

校团委组织对各团队申报材料进行审核,并组织专家对各学院(部)推荐专题实践和主题实践项目进行评审,确定最终立项项目。特别支持项目由校团委和特别支持单位共同选拔确定参加团队和个人。

(四)组织实施(716日—95日)

学校举行2022年暑期社会实践活动的出征仪式,发放实践旗帜、服装等物资。各立项项目签署项目协议书和安全责任书,各学院(部)为立项团队开展行前培训,并安排专业教师指导学生开展社会实践活动。

(五)总结表彰(9月—11月)

各立项团队认真撰写社会实践工作总结和实践报告(科研论文)并按项目协议书要求结项。学校将评选推荐实践效果突出、社会影响广泛的团队和个人参与省级评优,并根据立项数量、实践产出成果等,对先进集体和个人进行集中表彰。

五、结项要求

2022年暑期社会实践结项分为社会调研类、政策建议类、数据分析类、宣讲公益类和校友访谈类等五个类别。各实践项目产出的学术、科研成果级别由社会实践工作领导小组确定。

(一)社会调研类

围绕主题,结项时须提交实践调研报告(不少于5000字)或公开发表的科研论文。

(二)政策建议类

针对现行政策,通过调研,提出意见建议,结项时提交建议书或调研报告(不少于5000字),可附政府部门对建议的批示(复印件)。

(三)数据分析类

针对某社会现象,通过调研,进行大数据统计分析,得出相关结论,结项时提交分析报告(不少于5000字)。

(四)宣讲公益类

围绕主题,有组织地开展参观走访、政策宣讲、志愿公益等社会实践活动,结项时提交活动总结(不少于5000字)。

(五)校友访谈类

在家乡所在区域进行校友寻访,与校友进行访谈,形成访谈记录或整理校友事迹(不少于5000字)。

特别支持项目结项要求由社会实践工作领导小组与特别支持单位约定。

六、活动经费

(一)学院自筹。学校规定按本单位大三学生人数划拨社会实践经费,每人20元,从各学院教学经费中列支,专款专用。

(二)学校支持。参与暑期社会实践的团队或个人,学校社会实践工作领导小组将根据成果产出和社会影响情况,报销一定数额的实践费用。特别支持项目学校支持经费不超过30000元,重点项目学校支持经费不超过5000元,特色项目学校支持经费不超过2000元,一般项目学校支持经费不超过500元,参与特别支持项目的团队学校支持经费不超过500元。

(三)学校奖励。实践团队发表高水平实践成果或获评全国社会实践优秀团队、优秀论文的,额外支持1000-3000元实践经费。各学院(部)立项项目的实践成果,成功转化为“挑战杯”“互联网+”等大学生创新创业竞赛项目并获省级及以上奖项的,该项目所属学院将获得下一年度社会实践额外经费支持3000-5000元。如有多个项目实现成果转化,可累计。

(四)经费使用。学校匹配的经费重点解决实践团队的差旅、宣传、资料费和保险费。

七、相关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强化思想引导

各学院(部)要将暑期社会实践工作作为实践育人的重要抓手,成立由学院党政领导牵头的暑期社会实践工作领导小组,认真做好宣传动员、立项申报、实践培训、教师配备、团队指导和监督考核等工作,教育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合法合规的社会实践项目。原则上,各实践团队须配备一名随队教师,全程指导实践活动。全体实践学生要真实践、真干事,坚决杜绝“拍拍照、盖个章、抄份报告走过场”的假实践、表面文章。

(二)抓好疫情防控,确保活动安全

各学院(部)要把疫情防控作为重中之重,切实把学生的身体健康作为首要目标,坚决杜绝社会实践引发的疫情风险隐患。各实践团队在开展实践的过程中,必须严格遵守当地疫情防控工作相关要求,坚持就近就便原则,不聚集不扎堆,不跨区域流动。学生所在地为中、高风险地区的,不组织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各学院(部)要制定安全预案,在实践团队出征前做好安全培训,落实安全责任,为团队成员购买人身意外保险。要加强对活动从启动、实践到总结的全过程指导把关,参与学生在实践中要及时向家长、指导教师报备所在位置和安全情况,确保活动安全有序开展。

(三)突出特色实效,做好工作总结

各学院(部)要结合实际、突出特色,采用点与面相结合、集中与分散相结合、主题实践与专业实践相结合等形式开展社会实践。要在活动的载体、途径、方法、领域等方面探索创新,确保活动取得实效。要利用好新媒体平台,在活动动员、策划、实施、总结等阶段进行宣传和互动。各团队要加强沟通、及时反馈活动信息,及时准确地报道社会实践的开展情况,积极参加全省、全国社会实践宣传报道。

联系人:王靖雯  张汉杰

电 话:85310386  85310511

电子邮箱:tuanwei@snnu.edu.cn


附件:

1.2022年暑期社会实践项目申报书

2.2022年暑期社会实践团队登记表

3.2022年暑期社会实践申报立项汇总表

4.2022年暑期社会实践项目协议书

5.2022年暑期社会实践个人实践登记表

6.2022年暑期社会实践安全责任书

7.“双减”政策落实的成效评价研究调研项目实施方案及招募计划书

8.边疆地区教育生态平衡助力区域协调发展调研项目实施方案及招募计划书

9.“推普助力乡村振兴”专项实践项目申报表


陕西师范大学大学生社会实践工作领导小组

2022621



主办单位:共青团陕西师范大学委员会
地址:西安市长安区西长安街620号陕西师范大学新勇学生活动中心四层

联系电话:029-85310386
传真:029-81530861
E-mail:tuanwei@snnu.edu.cn

技术支持:【西安易达】     陕ICP备1100164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