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加关注:
陕西师范大学团委-启夏青年网
公告

关于开展陕西师范大学2012年暑期社会实践活动的通知

发布日期:2012-10-09   浏览次数:

关于开展陕西师范大学2012年暑期社会实践活动的通知

各学院、教学部:

为深入学习贯彻胡锦涛总书记在纪念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成立9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深入推进实践育人工作,引导广大青年学生以纪念建团90周年和迎接党的十八大召开为契机,深入基层、服务社会,不断提高实践创新能力,根据中宣部、教育部、团中央和全国学联2012年大中专学生暑期“三下乡”有关文件精神和校团委2012年工作要点,按照校党委和团省委的统一部署,校团委决定组织开展2012年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现将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指导思想

2012年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要以贯彻落实胡锦涛总书记在纪念建团9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精神为重点,进一步深入推行项目化运作机制,以“向实践学习、向人民群众学习”为宗旨,以提升大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培养创新精神、服务青年学生成长成才为目的,引导青年学生在实践的熔炉中增长见识、砥砺品质、强化本领,努力成为可堪大用、能负重任的栋梁之材,以蓬勃的朝气和优异的成绩迎接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

   二、活动主题

青春九十年  报国永争先

   三、组织机构

   (一)校级组织机构

为加强对我校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的领导,确保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学校将成立陕西师范大学2012年暑期社会实践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校团委)。

   组长:王  涛   赵  彬

   成员:孔祥利   解勇国   党怀兴   杨祖培   刘昭铁  马瑞映   但  峰  
          鲁  镇   郭党社   李卫东   蒋毓新   祁斌业

   (二)院部组织机构

各院、部要高度重视今年的暑期社会实践工作,成立由主管学生工作的处级干部、教学副院长(副主任)牵头的本单位领导小组,负责组织活动的开展。

   四、活动内容

积极引导广大青年学生通过社会观察和实践体验,紧紧围绕政策宣讲、科技支农、文化惠民、教育帮扶、环境保护、法律援助等基层经济社会发展和群众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需求,努力扩大活动覆盖面、提升活动实效性,结合各单位实际,采用点面结合、集中与分散相结合、主题实践与专业实践相结合等方法具体开展工作。

   (一)“高扬旗帜·文化宣讲”主题实践活动

组织“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大学生宣讲服务团”深入机关、农村、学校、企事业等单位,通过报告会、座谈会、宣讲录像、宣传片、流动展板等多种形式全方位宣传、解读会议精神;精心编排一批人民群众喜闻乐见、贴近生活实际的文艺节目到基层巡回演出;联系社会有关机构捐赠图书,巩固乡村图书站(室)建设,帮助建设一批新的“农家书屋”,丰富基层群众文化生活,在此基础上开展读书活动和文明新风宣传,传播科学知识、倡导健康生活方式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发展大繁荣。

   (二)“学团史·知团情·跟党走”主题实践活动

以纪念建团九十周年为契机,组建“学团史、知团情、跟党走”宣讲团,开展“高举团旗跟党走”主题实践活动,以社会实践基地、社区、学校等为依托,面向中小学生宣传团史,让学生们进一步了解中国共青团90年的光荣历程,通过团史小故事、视频、影像图片展等形式介绍团史,增强学生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通过“学团史·知团情·跟党走”主题实践活动深入践行总书记在“纪念建团90周年大会”上重要讲话精神,引导青年学生继承和发扬共青团的优良传统,肩负使命、开拓进取,发奋成才、立志报国。

   (三)“春泥行动·教育帮扶”主题实践活动

积极发挥学校专业优势,组织青年学生赴教育基础薄弱、教育资源匮乏、留守农民工子女相对集中的乡(镇)学校等开展支教活动。积极组建大学生“关爱留守儿童”服务团,为当地中小学特别是农民工留守子女提供课程辅导、心理援助、亲情陪伴、爱心捐赠等活动,积极开展与当地教师交流培训活动,提升当地基础师资水平。要注重此项活动的延续性和实效性,积极探索与落后地区结对帮扶的长效机制。

   (四)“青春建功·科技惠农”主题实践活动

要深入贯彻2012年中央1号文件精神,积极响应党中央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号召,积极开展科技支农、知识助农、科研促农、法律援农、支教兴农等实践服务活动,帮助当地群众掌握先进生产力,寻找致富渠道,尽快改变贫困落后面貌;通过建立“暑期社会实践基地”、“手拉手”志愿服务基地和“新农村共建基地”等途径,不断激励在校大学生深入农村、了解农村、服务农村,“向实践学习,向人民群众学习”,在基层锻炼实践能力,培养与农村大众的朴素感情,服务农村建设。

   (五)“关注民生·深度调研”主题实践活动

鼓励青年学生积极发挥高校人才优势,引导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运用理论知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基本能力与创新意识;挑选专业知识扎实、专业能力强的博士、硕士研究生、本科生组成调研实践队,围绕城乡教育、医疗、就业、社会保障等当今社会热点难点问题,深入农村、社区、厂矿等基层一线,借助所学知识开展调研活动,并撰写高水平调研报告,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智力支持。

   (六)“专业见习·创业就业”主题实践活动

组织大学生走进创业园、软件园、高新开发区,走访创新创业领域的成功典型,通过调查、座谈、访谈、参观等方式,学习创新创业典型的成长故事。通过走访调研了解所学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状况,掌握社会就业岗位和行业人才需求信息;同时积极联络相关单位,进一步开拓和巩固大学生就业创业见习基地,推进大学生就业创业见习活动,引导青年学生在实践中增进学识、增长才干、增强本领,提升创新创业和就业能力。

   (七)“挂职锻炼·成长成才”主题实践活动

要按照我校《大学生骨干培养工作实施细则》的具体要求,全面启动校、院两级“大学生骨干挂职锻炼”活动,积极开辟挂职岗位,扎实做好选派管理、督促检查和考核表彰工作,引导大学生骨干强化学习意识、服务意识和成才意识,扎实工作、艰苦奋斗、全面提高实践能力;在抓好“理论学习、校际交流、专题调研、挂职锻炼”四个环节的基础上,探索实施“青春体验行动”,组织学生骨干深入到“学校一线、农村一线、工厂一线”等服务岗位进行实践锻炼体验。

   (八)“绿色环保·志愿服务”主题实践活动

要围绕转变发展方式这一主线,倡导绿色环保生活理念。积极组织广大青年学生发挥专业优势,深入乡村、社区、企业,开展生态保护、节能宣传、环境美化等志愿服务活动;围绕渭河流域治理、汉江综合整治、关爱大秦岭及西安四城联创等工作大局,组织学生以校园内部、社区楼院、公共场所、“城中村”等场所为重点,广泛开展植树护绿、卫生清扫等志愿服务宣传活动,不断强化大学生和全社会的生态环保意识,为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做贡献。

   五、组织方式

   (一)组建重点团队——突出社会影响。为突出重点,加强引导,学校将重点组建一批校级骨干团队,以提升活动实效和影响力。全校将组织大学生建团90周年实践服务团、大学生关爱留守儿童服务团、大学生建功新农村实践服务团、大学生绿色环保服务团、大学生就业创业见习实践团、大学生科技惠农服务团、大学生文化宣讲服务团、大学生爱心支教服务团、大学生专业实践服务团、大学生专项调研服务团等重点团队,加强专业指导和监督管理,确保活动实效。

   (二)规范院部团队——突出专业实践。各院、部可根据自身实际情况,结合本单位学科特点、技能优势等集中组织一支有规模的实践服务团队。(每支队伍以15-30人为宜;其中本科生不超过20人,不少于8人;研究生不超过5人;博士、硕士服务团除外),要结合学生专业实践和基层需求,有针对性地申报立项,注重活动的实效和高水平实践成果的产出。各院部要积极做好“省级重点团队”的申报工作,将申报表(附件8)于6月29日前同该院部暑期社会实践立项材料一并送至校团委,在总结表彰阶段,学校将会根据团队产出成果,积极推荐获批的“省级重点团队”参与申报“省级标兵团队”。

   (三)支持学生自组团队——突出项目成果。学校鼓励学生跨院部、跨专业、跨年级组队,跨专业组建的团队必须配备一名指导老师,交叉组队按要求纳入学校项目化管理,纳入本年度院部社会实践考评体系。鼓励社会实践立项与大学生“挑战杯”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相结合,各院部团委(总支)要积极为学生自组团队联系专业指导老师,力求产出一批高水平的学生实践成果,不断提高学生的科技创新能力。 

   (四)鼓励个人实践——突出全员参与。各院部团委(总支)要积极动员一、二、三年级未参加组队实践的同学就近就便开展不少于15天的社会实践活动,或开展调查研究,或从事志愿服务,并结合实践,撰写1500字左右的调查报告或心得体会,填写并上交《陕西师范大学2012年暑期社会实践个人总结表》(附件7)。凡无故不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的同学,其素质拓展的本年度社会实践成绩考核为“不合格”,并取消其当年专业奖学金和其他评奖的申报资格。

   (五)创新活动形式——突出活动实效。各院部骨干团队、学生自组团队、学生个人在社会实践形式上要力求创新,深入挖掘校内外资源,充分发挥本院部师生的潜力,借助各种社会渠道,利用现代科技信息手段,与实践服务地区有关部门建立充分的沟通,确保社会实践活动得到当地政府有关部门和群众的大力支持,进而服务基层,帮助群众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困难,让更多的群众受益,把实践活动落到实处。

   六、活动安排

   (一)前期动员、组队、立项阶段(6月15日—6月25日)

各院部要组织筹备成立本单位2012年暑期社会实践领导小组,负责本单位学生社会实践工作。团学干部要认真学习校团委相关文件,广泛宣传,调动青年学生参与社会实践的积极性。各分团委(总支)、学生会要围绕今年的活动主题,邀请专家,充分论证,撰写社会实践项目申报书。特别是要积极鼓励和大力支持学生自组团队,认真做好学生自组团队项目的指导和申报工作。

   (二)项目申报、论证阶段(6月30日—7月2日)

各院、部要认真做好社会实践项目的组织申报工作,于6月29日(周五)前将本单位社会实践立项材料(含院部团队、学生自组团队)报校团委办公室。上报材料包括(1)院部暑期社会实践领导小组名单;(2)陕西师范大学2012年暑期社会实践项目申请书(附件1);(3)陕西师范大学2012年暑期社会实践团队登记表(附件2);(4)陕西师范大学2012年暑期社会实践申报立项汇总表(附件3);(以上材料要求上交文字版本,电子版本只需将附件3以“**院部社会实践立项汇总表”命邮件名发至xtw@snnu.edu.cn,或直接报送团委办公室即可)。

校社会实践领导小组邀请相关专家成立社会实践活动项目评审论证委员会,对上报项目的可行性与活动预期效果进行科学论证,并进行客观公正评审,确定立项团队。

   (三)活动启动、实施、开展阶段(7月5日—8月15日)

社会实践活动期间,各院部所组织的社会实践队伍要在学校社会实践领导小组办公室备案。根据活动需要,可以向校团委申请开具介绍信。各单位要积极聘请骨干教师指导学生在实践中开展调查研究,安排得力人员担任社会实践的带队老师;学校社会实践领导小组届时将跟踪督促检查各单位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的开展情况,各实践团队要加强沟通、及时反馈活动信息,确保实践活动扎实有效的开展。

   (四)后期总结、评优、表彰阶段(9月1日—10月15日)

各单位和实践队要认真撰写社会实践工作总结和实践报告(科研论文),要在9月15日前完成实践项目的结项工作;各分团委(总支)要将学生个人实践撰写的优秀调查报告、科技论文和未参加社会实践的学生名单,于9月15日前报校团委。10月上旬,学校将举行2012年大学生社会实践工作总结交流大会,交流实践经验、展览实践成果、刊发优秀论文集、表彰社会实践工作先进单位和优秀个人。

   七、经费保障

   (一)院部自筹。学校规定按本单位大三学生人数划拨社会实践经费,每人10元,从各院部教学经费中列支,专款专用。文、理科基础部的社会实践活动经费从各单位的学生活动经费中支出。

   (二)学校匹配。学生自组团队社会实践活动项目,在通过校社会实践项目论证小组的评审论证获批后,校社会实践领导小组将根据评估情况匹配活动经费,予以扶持。

   (三)经费使用。学校匹配经费重点解决全队的交通、住宿、宣传及安保等费用(交通费、住宿费应占学校匹配经费的70%左右,宣传及安保等费用应占学校匹配经费的30%左右,届时各院部自行购买保险,保险费用不列入划拨经费,可单独报销),随队指导教师和带队老师还将按照学校差旅规定领取相应的生活补助。

   八、活动要求

   (一)高度重视,加强领导。各分团委(总支)要高度重视暑期社会实践工作,积极争取本单位领导的支持,成立由院部领导牵头的暑期社会实践领导小组,认真做好暑期社会实践的宣传动员工作,邀请学院领导主持召开全院暑期社会实践动员大会,从立项申报、实践培训、经费支持、带队指导、监督考核等环节积极做好暑期实践的各项工作。

   (二)突出特色,注重实效。实践活动要突出专业特点、发挥学生个人特长,结合学术课题研究和城乡基层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各院部要认真研究新情况,增强工作主动性,激发广大同学的创新精神,大胆探索新方式,在活动的载体、途径、方法、领域等方面探索创新,在以往工作的基础上,把活动不断推向深入,确保本单位今年的社会实践工作取得实效。

   (三)加强宣传,营造氛围。各院部要制定具体措施,利用大众传媒、校园媒体以及微博、人人网等新媒体工具,特别是要充分利用各院部团组织官方微博平台,在活动策划、动员、实施、总结各阶段进行广泛宣传和互动参与,要在各院部团组织官方微博开设专题版块,动员学生通过文字、图片、视频等方式,将社会实践中所见所闻、所思所想、所作所为进行分享展示,积极加入团中央“青春三下乡”新浪官方微博和微博群、陕西省学联新浪官方微博“三秦学子”、我校团委新浪官方微博“启夏青年”,并加强互动,展示社会实践活动成果,学校将把各院部微博开设和社会实践互动宣传情况作为社会实践考核表彰的重要依据。同时各院部要积极争取社会媒体支持,通过各种渠道及时、准确地做好”三下乡”的宣传报道工作。

    (四)注重管理,确保安全。各院部要加强安全教育和培训工作,有效落实安全责任制,制定暑期社会实践安全预案,牢固树立安全第一思想,要为统一组织的实践团队购买人身意外保险,确保专款专用,否则将追究相关人员责任;各院部要切实加强对学生自组团队和个人社会实践的监督力度,制定相应的监督办法,全面、准确地掌握各实践团队的安全信息,及时向校团委上报相关信息。

   (五)探索创新,总结提高。2010年以来,学校将各院部暑期社会实践组织工作纳入到了“五四红旗团委”的考核评价体系。各院部要认真做好暑期社会实践总结工作,并通过报告会、经验交流会、实践工作简报、DV展播、摄影大赛等方式,充分展示暑期实践的成果,在暑期社会实践结束后,做好表彰工作。同时,结合学生思想特点和成长发展需求,从内容设计、组织方式、运行机制等方面探索创新,总结提高。

   联系人:祁斌业  贾颍辉    

   电  话:029-85310386  

   传  真:029-85310386

   电子邮箱:xtw@snnu.edu.cn

附件:

1.陕西师范大学2012年暑期社会实践项目申请书

2.陕西师范大学2012年暑期社会实践团队登记表

3.陕西师范大学2012年暑期社会实践申报立项汇总表

4.陕西师范大学2012年暑期社会实践项目协议书

5.陕西师范大学2012年暑期社会实践安全责任书

6.陕西师范大学2012年暑期社会实践介绍信、接收函
7.陕西师范大学2012年暑期社会实践学生个人总结表

8.陕西省2012年暑期社会实践重点团队申报表

9.陕西师范大学2012年暑期社会实践表彰办法

陕西师范大学
暑期社会实践领导小组(代章)
二〇一二年六月二十日


主办单位:共青团陕西师范大学委员会
地址:西安市长安区西长安街620号陕西师范大学新勇学生活动中心四层

联系电话:029-85310386
传真:029-81530861
E-mail:tuanwei@snnu.edu.cn

技术支持:【西安易达】     陕ICP备1100164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