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加关注:
陕西师范大学团委-启夏青年网
学院风采

【青春榜样】杨嘉怡:创新守护非遗工艺,青春助力非遗传承

发布日期:2019-12-14

       杨嘉怡,女,陕西师范大学文学院2016级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生,“非遗手工艺蒲公英计划——传承中华工艺,助力精准扶贫”项目发起人,2019年5月入围“第十四届中国大学生年度人物”及“陕西师范大学2019年学生年度人物”,2019年9月作为“优秀在校生代表”在2019西安大学生开学盛典上发言。

       结缘非遗:商州刺绣后的温暖记忆

       2017年5月,“陕西师范大学非遗研培计划”组织了刺绣展览,这本是一次偶然的志愿服务活动。一幅五十见方的小画,让杨嘉怡回忆起十多年前的事情。

       其实,杨嘉怡与非遗手工艺之间的缘分开始得很早。儿时,杨嘉怡的每一件衣服都是外婆亲手制成的,不仅面料舒适,还加上了色彩绚丽、花样传统的商州刺绣。长大后,她才渐渐意识到这些朴素的刺绣上蕴含着怎样深沉的情感和深厚的文化传承。这次刺绣展览恰好让她与传统手工艺有了一次重新对话的机会。借此她与多位非遗传承人进行了交谈,了解到这项技艺的老一辈传承人群依然在坚守着,然而年轻一辈的传承人却越来越少。

       为爱启航:“非遗文创生活馆”诞生记

       看到那么多精美的非遗手工艺品慢慢消失,杨嘉怡的心里很不是滋味。对她而言,非遗不仅仅是简单的手工艺,是家人的关切与挂念,更是一代一代人矢志不渝的传承,承载着中国人的乡愁。对非遗工艺的热爱,驱使着她马上找到几名志同道合的伙伴一起讨论解决非遗发展问题的出路。当一位同学谈到习近平总书记为了解决梁家河村民买卖东西困难,想办法开设代销店,用新渠道新方法改变固有的销售模式来解决困境时,她从中深受启发:非遗手工艺也需要对产品的销售模式进行创新啊!

       那么,是否可以做一个线上平台,运用非遗元素开发出民俗性与实用性兼具的非遗文创产品呢?

       她立即联系了有多年非遗文创经验的孙清潮老师,向孙老师说明了自己的想法。而后,在老师的悉心指导下,“非遗文创生活馆”项目诞生了。杨嘉怡团队从政府政策支持、传承人群对接、大众消费特点等不同角度对项目内容进行了细致思考、积极创新。功夫不负有心人,这次非遗创新初次实践,在“第三届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中获得了陕西省铜奖、校赛二等奖。但他们并未止步于此,探索之路才刚刚开始。

       公益扶贫:用青春力量唤醒竹纱灯之美

       2018年6月,杨嘉怡组织伙伴们参加了陕西岚皋“非遗文旅小镇(杨家院子)”项目的考察实践。陕西岚皋县是一个国家级贫困县,也是陕西师范大学对口扶贫点。她走进岚皋土地,走进群众的生活,深入了解当地以刺绣、藤编为主的非遗技艺发展情况。

       调研中,他们发现传承几百年的安康竹纱灯制作工艺如今只剩一家,杨嘉怡便迅速组织成员讨论并前往实地考察。传承人朱保强说:“坚守传承是一种责任,说大一点,作为非遗传承人,是在替国家和民族保存文化技艺。说小一点,作为朱家竹纱灯的六代传人,不能让已经传承了几百年的手艺,在自己手里断了。”老人的回答让她震撼,更让她再次肯定自己的选择,同时她也意识到非遗文化生存和发展的困境无法用简单的代销模式解决,需要的是更加全面、系统、可持续的方案。

       当看到在矿难中不幸双腿高位截瘫的曾永方用心学习藤编工艺,用双手重新拥抱新生活时,她内心受到了巨大的触动:“我自己就是国家级贫困县长大的孩子,贫穷不是我们赢得别人同情的资本,掌握一技之长才能真正改善生活,获得别人的尊重。不管是从传承发扬的角度,还是从扶贫的角度,‘非遗扶贫’确实是个好主意!” 要想让非遗助力脱贫攻坚,必须先着眼于非遗的自我造血能力,必须进入市场,进入大众生活,通过整合资源来汇聚更多力量。

       非遗传承:让“蒲公英”飞往五湖四海

       2018年10月,陕西师范大学“非遗手工艺蒲公英计划”——一个运用“互联网+非遗+扶贫”的模式来助力乡村振兴、促进非遗传承的项目启动了。

       该项目以非遗手工艺培训为核心,通过运用互联网等现代技术和电子商务平台运营,推动非遗产品的设计、生产、管理和营销模式变革,让手艺人借助其自身技艺返乡帮助更多贫困人口就业,增加收入,助力精准扶贫。在“第四届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中,该项目获得国赛铜奖、陕西省金奖,并与“文旅部教育部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群研修研习培训计划陕西师范大学培训班”进行对接,同60余名陕西非遗手工艺传承人进行签约合作,现已在陕西岚皋非遗文旅小镇(杨家院子)开设试点,带动众多贫困人口就业。同时,杨嘉怡还与成员们立项了勤助科研项目及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在省级期刊《百花》2018年第12期上发表了文章《安康竹纱灯制作技艺传承与创新研究》,弥补了安康竹纱灯的研究空白,为其更好地发展打下基础。

       2018年11月,“非遗手工艺蒲公英计划”项目顺利入驻陕西师范大学的大学生创新创业孵化基地,杨嘉怡等人也将继续投身非遗发展与文化扶贫的工作。两年多来,4人的小团队更是发展成了有20余名成员的大团队。在“蒲公英计划”的实施中,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开始关注那些濒危的非遗工艺,越来越多的乡村贫困人口开始通过非遗手工艺改善生活,非遗文创产品在不久的将来也将通过互联网走向五湖四海。

       小小的“蒲公英”带着非遗传承与公益扶贫的愿景还将继续飞往更辽阔的远方,杨嘉怡团队的非遗扶贫之路任重而道远。艰难困苦,玉汝于成。坚定、勤奋、阳光、自信的她定将继续用心守护非遗工艺,在广阔人生舞台上绽放属于自己的光彩。

 

 


主办单位:共青团陕西师范大学委员会
地址:西安市长安区西长安街620号陕西师范大学新勇学生活动中心四层

联系电话:029-85310386
传真:029-81530861
E-mail:tuanwei@snnu.edu.cn

技术支持:【西安易达】     陕ICP备1100164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