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加关注:
陕西师范大学团委-启夏青年网
学院风采

理科部若水文学社第十七期人文讲堂举办

发布日期:2012-03-21

    2012年3月9日,理科部若水文学社在崇鋈楼学思堂举办第十七期人文讲堂。本期讲堂的主题为“鲁迅文学思想创作”,我校远程教育学院副院长史志谨教授受邀担任本次讲堂的主讲人,学生会社联代表以及各兄弟社团代表参加了本次讲堂。

    本期讲堂分为“鲁迅先生的思想”和“鲁迅先生的文学创作”两个部分。

    首先,史教授表示,鲁迅先生的人生分为三个时期:早期1902—1918年、前期1918—1927年、后期1927—1936年,他的思想也分为三个时期:早期的爱国主义、启蒙主义、自然进化论和个性主义思想;前期的革命民主主义、集体主义、辩证法和暴力革命思想;后期即马克思主义思想。史教授通过对鲁迅先生的生平进行介绍,为同学们详细讲解了鲁迅先生的思想,如生死观:生命是不可重来的。

    创作部分主要以鲁迅先生的小说为文本进行解读。史教授概括了鲁迅先生在小说方面做出的贡献:创立了杂文文体,实现了政治和文学论的统一;“以反封建为主题的小说具有极高的文学价值,它是辛亥革命的历史的教训”;艺术贡献。其中,史教授对鲁迅先生对艺术方面的贡献进行了详细阐述,他表示,鲁迅先生创立了传统与现代相结合的体制化小说,在外国短篇小说的结构上运用中国的手法(精神、创作手法等)进行创作。其次,鲁迅先生从平凡的生活中揭露现象的本质,并加以高度、真实地概括。同时,鲁迅先生在艺术创作中运用了“典型化”思想,即在典型的环境里塑造典型的人物。史教授通过对鲁迅先生的艺术创作手法进行阐述,提醒同学们在写作创作中应当多注意细节的真实等问题,鼓励同学们多进行写作创作,在实战中提高自己的实力。

    在最后的提问环节中,史教授就同学们提出的“鲁迅作品移出中学课本的看法”等问题分别作了回答,幽默风趣的语言、深入浅出的讲解博得了同学们的阵阵喝彩。

    本期人文讲堂使同学们对鲁迅先生的生平、思想、创作手法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和理解,开阔了同学们的视野,提高了同学们的文化素养、写作技巧,使同学们受益匪浅。






主办单位:共青团陕西师范大学委员会
地址:西安市长安区西长安街620号陕西师范大学新勇学生活动中心四层

联系电话:029-85310386
传真:029-81530861
E-mail:tuanwei@snnu.edu.cn

技术支持:【西安易达】     陕ICP备1100164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