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积极响应团中央、团省委、校团委有关大学生开展2012年暑期社会实践活动的号召,围绕“青春九十年,报国永争先”这一主题,陕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彩虹桥”暑期支教实践团队深入渭南华县高塘镇北村中心小学,进行为期九天的支教活动。本次暑期社会实践活动以支教为首要任务,在活动期间,实践团队利用周末对学生进行家访,并结合渭华起义纪念馆,寻红色足迹,加强对团队成员的爱国主义教育。
满怀信心出征路
7月9日,伴随着淅淅沥沥的小雨,“彩虹桥”暑期支教实践团队一行15人怀揣着对激昂的热情,驱车前往渭南市华县高塘镇北村中心小学。拖着沉重的行李,团队成员进入到宿舍楼,经过细致的打扫之后,于当晚进行第一次全体会议,进行明天工作的部署。会议结束后,团队成员不顾一天的劳累,投入到紧张的备课当中,期望明天的第一课为孩子们留下最深刻的印象。次日清晨,本次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启动仪式在渭南市华县高塘镇北村中心小学隆重举行。
团队成员谭晓梅在启动仪式中代表全体成员表示,一定不辜负学校对于本次实践活动的厚望,在活动中认真履行职责,以为人师表的人格魅力,勤勉踏实的教学态度,积极上进的工作精神,圆满完成支教任务。
薪火相传爱延续
去年我校“王老吉·学子情”支教团队曾来到华县北村中心小学,并受到当地学校学生和家长的一致好评。故而本次“彩虹桥”暑期支教实践团队的到来,受到当地普遍的关注。
本次实践活动期间,除了对学生进行暑期作业辅导,开设语数外等社科知识课程,举行文艺和体育活动的同时,团队成员利用周末时间走访学生家庭,向家长反映孩子在校期间的表现,了解家长对孩子的教育方式,掌握学生家庭困难情况等,以便于为每一个孩子拟定一份量身打造的回执,再经过集体整理和讨论之后,以“致家长的一封信”的形式反馈给学生的家长。并且,团队成员还按照年级划分,制作了一份详细的书单分发给每一位同学,希望学生家长可以根据书单上图书,为孩子选择购买,进而增加学生的课外阅读量。
爱国精神记于心
本次暑期社会实践活动位于渭南华县高塘镇,正是渭华起义的所在地。团队成员利用周末时间前往渭华起义旧址进行参观走访,凭吊革命先烈的丰功伟绩,倾听当地民众讲述革命故事。
在纪念馆中,向世人展示着渭华起义的主要经过的有关图片、史料,介绍着参与起义的革命先烈的事迹,悬挂着纪念包括邓小平、徐向前、高克林、汪峰等的题词。通过这次活动,团队成员了解并重温了当年的红色经典,成员参观过后纷纷表示,这是一次爱国主义的洗礼与教育,坚定了作为当代大学生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条件艰苦不言弃
在高塘镇支教的九天里,实践团队成员面对高温酷暑,饮食单一,蚊虫叮咬等诸多困难,但是没有一位成员中途退出,大家都纷纷表示,这是一次经历艰辛,磨砺意志绝佳机会。
回忆起支教经历印象最为深刻的一件事,所有的团队成员都会说是支教第五天下午突如其来的一阵强风暴雨,紧接着全镇停电断水。这一夜,团队成员在黑暗中召开例会,团队成员一手举着手电筒,一手仍然认真拿着笔认真做着记录,为第二天的家访做着细致周到的准备。次日清晨,全体团队成员相互协作,提着水桶,前往镇上一处水源地挑水。
经历难忘情难舍
九天的支教活动虽然短暂,但是,对每位参加支教的同学来说,都是生命中难忘的一次经历。在支教中,如何“管好”最调皮的学生,如何在同学们中间树立威信与学生打成一片,如何使同学们对你讲授的内容能够专注,如何在短短的几天时间组织一项节目,等等,对所有的支教队员都是一次不小的考验和锻炼。在这个过程中,同学们最亲切地感受到了农村基层教育的现状,同时也赢得了学校老师和同学们的认可,在离别的那一刻,同学们稚嫩脸庞挂满泪水,以及对支教队员的恋恋不舍,让所有支教队员内心深处无不收获着感动与欣慰!如果有机会,一定再来一次!
后记
九天的暑期社会实践活动转瞬即逝,本次活动丰富了历史文化学院同学们的暑期生活,同时作为师范类院校的学生,也增强对教学技巧和学生心理的掌握,总而言之,对于所有的团队成员来说,这是一次难能可贵的磨练,更是一种宝贵的人生经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