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加关注:
陕西师范大学团委-启夏青年网
学院风采

莘莘学子情系贫困山区、悠悠仲山满载师大温情--记新闻与传播学院2012年暑期社会实践

发布日期:2012-07-22

    7月7号中午,陕西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暑期社会实践团队一行十余人在学院分团委书记刘洪超老师、10级辅导员朱尉老师的带领下前往咸阳市淳化县,开始了为期7天的暑期社会实践。团队成员主要来自新传院10级播音、编导、新闻、编辑出版、教育技术五个专业。将针对课题“基层团组织建设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红色旅游发展规划”、“西安周边区县资源整合传播”、“留守儿童生存现状”等课题在淳化县进行走访调查。

    七天的时间里,他们先后前往车坞镇贤仓村、龙虎村、车坞村、石桥乡万亩“红提葡萄”基地、咀头村樱桃园、润镇永生生态农业有限公司、润镇甘沟村新农村建设基地、仲山森林公园、爷台山桃渠塬等地,并走进深山、走进众多普普通通农户的家中进行走访调查。七天的时间里,他们为果农提供水果销售的新思路、为车坞镇设计了十余条旅游宣传标语、为当地乡镇政府团组织建设提出了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为留守儿童带来了欢声笑语、为深山中的孤寡老人送去了米面油送去了温暖。七天的时间里,他们前往县宣传部、团委、旅游局、电视台,结合自身所学,与干部职工进行深入交流,为淳化的建设和发展提供自己的力量。

    王欣雨是纯化县大疙塔村的一个留守儿童,七岁的王欣雨在铁王村上着大班。小欣雨的爸爸妈妈常年在新疆打工,她从小和爷爷奶奶一起居住。常年父母不在身边的欣雨,在很小的时候患上了胆管囊肿,三岁时做了胆管切除手术。7月11号,新传院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团队来到王欣雨的家,在了解了欣雨的情况后,通过和小欣雨一起做游戏,唱歌,本来不愿开口说话的小欣雨开朗了起来。

   7月10日,新闻传播学院暑期三下乡团队通过走访了解到龙虎村的80岁老人刘秀兰。老人至今任然居住在一口破旧的窑洞中,这口窑洞是龙虎村现金唯一有人居住的窑洞,窑洞顶部已经出现了深深的裂纹,两根横木支撑着整个窑洞。在老人的院子里,四口窑洞已经倒塌了三口。老人向老人讲述着自己的一生,讲述经历的爷台山战役,大跃进,文化大革命。同学们听得津津有味,老人的脸上也一直挂着笑容。当讲到自己的儿女时,虽然老人很缺乏儿女的关爱,刘秀兰老人依旧显得很淡然。作为村里唯一高寿的老人,农民依旧自己种麦,做饭。老人的故事深深的感染了在场的同学,一些同学还流下了感动了泪水。11日,同学们在带队教师朱尉老师的带领下再次前往刘秀兰老人的家,为老人带去了米面等生活必须品。

    社会实践期间,这样的故事很多很多,同学们在进行访问调研期间积极走进寻常百姓家中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儿。淳化县副县长谢军也来到大家的住所,走进同学们所住的房间,询问大家几天以来的住宿情况,并关切地问到大家能不能吃得惯这里的饭,能不能适应当地的环境。他说到,大家来到淳化的这几天,在车坞镇、润镇的一系列走访,引起了当地居民的广泛关注,同学们提出的问题都很有针对性,大家为当地村民提供的建议也极具参考价值。有些村镇向县委反应了这样一个情况后,也引起了县委县政府的重视,来到这里,很高兴看到大家积极向上的精神面貌和良好的工作状态,希望大家能够继续认真的做好各项科研调查采访任务,并能够结合自己所学继续为村民提供更多更具实际意义的意见和建议。淳化县电视台、淳化县政府门户网站分别对同学们的实践活动作了专题报道。

    暑期社会实践结束了,但同学们对山区的关注、对课题的研究仍未结束。同学们纷纷表示,将以此次“三下乡”活动为契机,将在社会实践中学到的知识、积累的经验、自身的感受带到日常学习生活中,更好的指引自己的前进道路。











主办单位:共青团陕西师范大学委员会
地址:西安市长安区西长安街620号陕西师范大学新勇学生活动中心四层

联系电话:029-85310386
传真:029-81530861
E-mail:tuanwei@snnu.edu.cn

技术支持:【西安易达】     陕ICP备1100164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