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陕西师大人文社科基础教学部暑期社会实践团在部团委书记姚崇及部分辅导员的带领下,前往宝鸡市凤县进行社会调研。
在为期数日的调研活动中,文科基础部实践团成员牢牢把握“青春九十年,报国永争先”这一主题,紧密围绕“新农村文化发展视域下基层组织建设”为中心开展调研,制定了“永远跟党走,青春献祖国”的实践口号,实践过程以座谈学习、参观走访、宣传交流、互帮互助为主要形式,广泛考察和重点调研相结合,以工作交流为机会,深入了解基层各组织现状;以调研考察为契机,了解新农村,增长见识;以志愿服务为形式,爱心奉献农村,深入基层,走进村民家中,和村民一道体会新农村发展所带来的实惠。
社会实践期间,实践团通过对农村基层特色资源的深入挖掘,在活动阵地、教育培训、政务培训,城乡整合利用、互学共享等方面,联合团县委、文化广电局、广播电视局等部门进行座谈。实践团先后走访了凤县古凤州村、寺沟移民新村、留凤关镇等5个村镇,认真听取当地村委会相关领导的报告,并与当地农民进行了深入交流,针对新农村建设、文化发展和基层组织建设开展了相关调研活动。同时,实践团成员们阐述了自己的思考与调研成果,为当地新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及文化发展注入新鲜血液。
座谈交流 切身感受
在7月9日和7月11日两天的座谈会上,实践团成员先后听取了团县委、县基层办和县文化旅游局的工作报告。对于基层县委推动当地羌族文化发展,县政府转变职能,引导文化发展,以旅游带动文化传播等工作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在听取县政府有关负责人的介绍后,实践团成员座谈会后亲身感受了凤县县城中心—凤凰湖古羌文化产业园区,了解羌族文化内涵,深刻体会旅游业对于文化传播起到的推动作用。
深入基层 走访村镇
实践活动期间,实践团成员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按照向实践学习,向人民群众学习的社会实践目标和要求,深入走访,认真调研。在与凤州县村委会丁永利书记进行交流的过程中,同学们通过自己平时的调研和到村后的所见所闻,针对农户各家的经济来源、整村的经济结构形式及教育形式等方面的问题,提出了关于外出务工人数所占比例,政府是否补偿种植损失等疑问;并对村内学校基础建设、师资配备进行了考察。丁书记对同学们的问题依次进行解答,充实了同学们的调研资料。在成员们对走访南星镇寺沟村时,党总支贺书记总结了以往其他地区的发展建设经验,与实践团成员共同探讨了发展该村新农村文化的新思路,分享了新农村文化建设成果。实践团成员结合调研资料及现有研究成果与贺书记交流,对该村的发展现状,组织建设与文化宣传工作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在分组调查过程中,实践团成员深入各村,入户考察,与村民们直接进行访谈交流。大家在考察中,不仅切实感受到了寺沟村新农村建设给村民带来的实惠,也发现旅游业在当地的发展对于当地居民城市化、当地村镇社区化起了巨大的作用。
社会实践 收效显著
实践期间,成员们通过实地走访、参观、考察、见习、开展文体活动等形式,扩大了活动覆盖面、提升了活动实效性,并进一步了解了新农村文化的发展现状,同时也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发展注入了新鲜血液。此次社会实践增进了学生与农民群众的感情交流,推动大学生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为毕业后服务农村、扎根基层奠定了基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