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加关注:
陕西师范大学团委-启夏青年网
学院风采

我院成功举办第十五期本科生 “Chemistry Frontier” 学术论坛决赛

发布日期:2016-12-20

    为进一步激发我院本科生的科研兴趣,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促进学生专业研究能力的提升,我院于2016年12月12日下午2:30在致知楼2307举办了第十五期本科生“Chemistry Frontier”学术论坛。

    “Chemistry frontier ”学术论坛是我院传统学术型学生活动,是提高学生科研创新实践能力、培养良好科研习惯的重要平台。本次活动由化学化工学院金燕教授、杨明瑜教授、刘峰毅教授、李淑妮教授担任评委,化学化工学院分党委副书记王晓、团委书记陈钿、2013级辅导员谢遵园作为特邀嘉宾出席了此次活动。

    经过初赛的选拔,共有14支队伍挺进决赛。参赛同学均以PPT的形式介绍了项目研究背景、主要创新点、研究内容,汇报当前工作进度,并就老师的问题进行了现场答辩。

    项目汇报过程中,首先登场的是尹斯琪同学,他们小组的作品是《α-烯基-β-羟酯类化合物在多取代基呋喃衍生物合成中的应用》,尹斯琪同学从课题的背景、设计和工作进展三方面讲解了多取代呋喃衍生物;接下来是徐瑞霞小组的《将碳水化合物转化为平台化学品5-羟甲基糖醛(HMF): 催化、吸附、过程强化》,徐瑞霞同学认真细致地讲解了果糖脱水催化剂的制备和评价以及燃料吸附脱硫性能的研究;下面是杜娟小组的《离子液体催化纤维素转化制备乙酰丙酸》,作品阐述了金属有机离子对纤维素转化的影响等内容;罗玮琦小组展示的《新颖含氮光驱动有机共轭分子及分子开关的设计和光反应机理的研究》,向大家介绍的分子机器的相关知识;陈平小组的《肺癌标识物芳胺荧光敏感薄膜的创制》,内容贴切生活,提出以具有缺电子结构特点萘酐双酰亚胺为核心结构,并获得对富电子芳胺类化合物的灵敏检测荧光薄膜材料;詹慧婕小组的《环保酵素在污水处理中的可行性探析—基于研制一种新型环保制剂》,从染料废水的危害出发,讲述了以酵素为代表的微生物在处理染料废水中的应用;贾黛璐小组的《基于共轭聚合物自组装的硝基还原酶检测研究》,设计合成了水溶性共轭聚合物,组装成超分子荧光探针;丁敏小组的《两亲性超分子荧光聚集体的构建和传感性能研究》,创新地采用了两亲性荧光探针的超分子聚集体来构建荧光传感体系;肖潇小组的《生物医用镁合金的表面多功能化研究》,研究了耐腐蚀、抗菌、生物相容性良好的镁合金材料;张晨小组的《基于CeO2纳米酶的α-葡萄糖苷酶可视化检测及其在药物筛选中的应用》,对糖尿病的早期检测和预防有重要意义;杨南南小组的《不对称催化合成基于多氟芳基手性醇的研究》,将对糖尿病的相关研究;赵一格小组的《基于光活化基因编码探针的mRNA成像》,旨在利用光激活定位荧光成像技术实现mRNA的超分辨显微分析;欧阳晓艳小组的《干化学血糖检测方法研究》,目的在于制出干化学血液中葡萄糖、胆固醇、尿酸、丙酮酸、碱性磷酸酶检测试纸的成品;刘美玲小组的《硼酸钙的可控制备、表征及阻燃性能的研究》,试图研究出新型高效、具有热稳定性高、粒度细、体积质量小、易分散、无毒的无机阻燃剂。经过激烈的角逐以及评委老师的现场打分,肖潇小组最终获得一等奖,丁敏小组、陈平小组获得二等奖,罗玮琦小组、张晨小组、赵一格小组获得三等奖,欧阳晓艳小组、詹慧婕小组、贾黛璐小组、尹斯琪小组、杜娟小组、徐瑞霞小组、刘美玲小组、杨南南小组获得优秀奖。

    最后,金燕老师对本次活动进行了简单的总结。她对同学们的精彩表现给予以了充分的肯定,并指出做科研要以兴趣为首要出发点,科研中应踏实肯干,敢于吃苦,勇于钻研,同时希望同学们能抓住机会,积极参与到科研活动中。

    此次“Chemistry Frontier”学术论坛作为“本科生科研能力提升计划”的重要内容,充分发挥了其对学生科研能力的引导和帮助作用,体现了“CF”的核心理念:分享、探讨、提升。活动不仅对学院本科生在科研训练方面的情况进行了全面的检验,也给同学们提供了一个高水平的学术交流平台,激发了学生们对专业学习的兴趣,充分体现了“CF”的“五A-S”文化:Ambition、Advance、Active、Action、Ability、Share。








主办单位:共青团陕西师范大学委员会
地址:西安市长安区西长安街620号陕西师范大学新勇学生活动中心四层

联系电话:029-85310386
传真:029-81530861
E-mail:tuanwei@snnu.edu.cn

技术支持:【西安易达】     陕ICP备1100164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