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风是教书育人的本质要求,更是学生成长成才的关键所在。为了进一步加强学院学风建设,弘扬“明德知行、博识穷理、兼容并蓄、会通中西”的院风,外国语学院以教育学生树立正确学习态度为基础,以培育学生养成良好学习习惯为重点,以引导学生掌握科学学习方法为核心,积极探索学风建设的长效机制,通过多种举措有效促进师生形成严谨求实、博学笃行、努力向上的优良学风。
建章立制,统筹规划——大力推进制度体系建设
结合《教育部关于切实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学风建设的实施意见》(教技[2011]1号)和《陕西师范大学关于加强学风建设的实施意见》(陕师校发2016第134号)精神,学院党政联席会议把学风建设列入重要议事日程。针对学院实际和学生特点,进行《外国语学院学生学风专题调查问卷》,并在调研基础上开展4次专题学风建设讨论会。学院成立了由党政领导、专业建设负责人、教学秘书、辅导员组成的学风建设工作组,制定出台《外国语学院加强和改进学风建设实施细则》、《外国语学院党政领导联系班级制度》、《提高本科生考研率的实施意见》、《教学督导周通报制度》、《班级课堂出勤周上报制度》、《学风建设座谈反馈制度》等多项制度,整体规划,明确责任,形成学风建设的制度体系。
拓宽视野,夯实基础——多层面开展学业教育引导
外国语学院细致规划专业导航课,并组织开展多层面专业讲座,帮助学生以专业学习为中心向外不断延伸知识触角,强化专业基础,拓展跨文化视野。学院先后开展了著名学者系列讲座、海外文化讲堂、基础英语教育讲堂、学术专题讲座、卓越教师讲坛、藏学与喜马拉雅研究讲座等7大类专业讲座200余场,参与师生达3000多人次。先后邀请了美国杜克大学刘康教授、美国中央华盛顿大学李兴中教授、南加州大学黄南松教授、日本京都府立大学井上直树教授、国立圣彼得堡大学扎哈罗夫教授、东北师范大学刘建军教授、新南威尔士大学钟勇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赵一凡研究员、上海外国语大学梅德明教授等多位国内外知名学者与学院师生讲授交流。在此基础上不断探索外语专业的发展和学生培养方式,院长王启龙教授结合国家战略发展需要,从一个外语教育从业者和管理者的角度思考全国外语教育现状、问题及未来变革发展的文章《对接国家‘一带一路’战略需求,培养跨文化交际人才》被《中国社会科学报》2017年1月11日第8版整版刊登。
点面结合,分类推进——狠抓学风日常养成教育
学院在日常学风建设中紧密围绕第一课堂开展工作,初步形成“学风建设五大抓手”,不断引导学生端正学习态度、优化学习方法、规范学习习惯,使学生日常学习从规范变为自觉、从必须变为自然,形成主动学习的发展内驱力。
第一,“晨读夕诵”提升学生跨文化交流能力和传统文化素质。学院在一二年级本科生中坚持开展“晨读夕诵”,晨练口语,夕诵经典。通过每天早上1个小时以班级为单位的外语口语朗读和英语角,结合定期中华传统书目推荐和读书分享会,学生的外语口语和跨文化知识储备得到了明显提高。仅2016年学生在21世纪杯全国英语演讲比赛、中华全国日语演讲比赛、全国口译大赛、俄语奥林匹克竞赛等省级及以上赛事中获奖40多人次,其中多人先后获得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英语专业类一等奖、全国高校俄语大赛高年级组单项演讲一等奖、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省级特等奖、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英语专业类一等奖。
第二,“学风主题班会”帮助学生发现学业短板调整学习方法。本学期,根据学生出勤统计、学风调研结果和班级排名等情况,辅导员组织各班召开学风建设主题班会共计30余场,帮助学生发现学习问题,开展学习方法分享和学业引导帮扶。学院则在新生入学、毕业离校、期末考试、考研复习等不同阶段,根据四个年级实际情况,开展分层次的学风主题教育活动。
第三,“专业发展计划”激发学生成才内驱力。《外国语学院提高本科生考研率的实施意见》出台后,教师积极鼓励学生进入科研团队开展基础科研学习,学院定期举办考研出国经验交流会和雅思托福考试宣讲会,不断激发学生专业发展的成才内驱力。近年来,学院学生专四通过率、考研率、研究生录取率、出国交流率逐年上升,英语全国专四考试通过率年均保持在85%左右,超过全国高等院校30多个百分点;2017年有37名学生被国内外知名大学录取为硕士研究生,占非师范学生总数的30.1%多。同时,学院通过外语活动月、莎士比亚戏剧节、研究生博议论坛等活动,积极组织学生参加校内外各类科研项目、学习类社团、社会实践、志愿服务和创新创业项目,先后培育学生科研项目近30项,不断促进学生专业发展和实践提升。
第四,“典型评选”推进学风示范引领作用。学院始终把学生高水平外语过关率、考研录取率、出国率和就业率作为学风建设考核的重要指标。在完善《外国语学院学生综合考评细则》,加重科研创新和学业成绩比重基础上,每年开展“成长成才先进典型评选”,通过学习之星、科研之星、优良学风示范班的答辩分享、宣传展示和优秀学子报告会等形式,不断扩大优良学风的示范辐射作用。
第五,“专业走廊”促进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养成。学院以学生专业学习和知识拓展为主要内容,打造外语学院“因‘外’有你,‘语’众不同”专业走廊,积极推进星级宿舍和文明宿舍的创建活动,树立学习型科研型宿舍典型,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生活主要场所环境育人功能,营造有利于大学生身心发展的文化环境氛围。
率先垂范,以身作则——以教风带动优良学风
本学期开始,学院实行“三级教学管理通报制度”,通过院领导查课、教学督导听课、辅导员对班级周考勤三级分工协作和每两周网上通报,从制度层面加强教风建设,强化对师生的课堂管理。同时,学院积极开展教师思想教育和师德建设,在广大教师中大力宣传和倡导以德育人、爱岗敬业、为人师表、教书育人的良好风范,激励和调动广大教师教书育人的积极性。
在学术规范教育方面,依托学院“本硕联动”的课程群和课程团队建设,对新进教师开展以高校教师职业道德、学术道德规范为内容的专门教育。在教师岗位年度考核以及教师晋升专业技术职务时,对师德表现不良、学术研究不真的人员采用“一票否决制”,努力打造一批科学研究精良、师德学风过硬的学术团队。
学风是大学精神的集中体现,更是人才培养的必然要求,外国语学院将继承学风建设的良好传统,不断把学风建设推向深入,服务于学校转型发展和学生成长成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