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随着最后一节课的下课铃声响起,我的脑海里反复映出一句话:用一年不长的时间,做一件终身难忘的事!”
——陕西师范大学研究生支教团成员
2021年8月至2022年7月,我校第23届研究生支教团20名志愿者奔赴陕西省榆林市佳县、陕西省商洛市山阳县、甘肃省张家川回族自治县、云南省普洱市景谷傣族彝族自治县及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元阳县五地进行志愿服务。一年时间里,志愿者圆满完成了各项教育教学帮扶工作,参与服务校园文化建设、服务当地经济社会发展,以青春行动践行了青春诺言。
服务期间,志愿者坚持学习、不断提升,在服务地积极学习时政热点、理论知识。通过多种形式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成立100周年大会和在中国人民大学考察等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参与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志愿者学习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全员网络培训、 “喜迎二十大、永远跟党走、奋进新征程”全员网络专题培训等,并在线上交流分享心得,互相学习、共同成长。

志愿者坚定“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信念,在教育教学工作中通过课程思政、个别谈话等形式,灵活运用教学资源,结合学生生活经验,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设计特色课程《从觉醒年代看新青年》,策划实施《中国共产党的精神谱系》等系列微课,鼓舞学生树立坚定理想信念,与时代同心同向,磨练坚强意志品质,走好新时代长征路。
在教学工作中,志愿者主动请教经验丰富的老教师,深入交流教学心得,不断创新改进教学方式、方法,优化课程设计。教学相长,和学生互相砥砺,关心他们的学习和生活,做学生成长成才的引路人。仔细观察每一位学生的特质,发掘他们身上独有的闪光点,因材施教,制定有针对性的教育和沟通方式。志愿者勤恳敬业的工作态度、严谨踏实的工作作风成为了最好的师大名片,赢得了服务地学校老师和学生家长的广泛赞誉。

其中,佳县分队陶瑞、林银婷获校“优秀班主任“称号;刘亚翡获佳县教体局基础教育精品课优秀奖、榆林市教体局基础教育精品课二等奖、校“优秀党员”“模范教师”称号;彭伏年获校“拔尖扶尾”优秀教学工作者称号。山阳分队陈蕊蕊多次指导学生在征文比赛中获奖并在校刊上发表作品,高欣华指导学生在第十四届中学生数理化综合实践活动中获三等奖。张家川分队杜嘉灵、朱迪获校“教学新秀”称号。景谷分队胡琼月、刘天怡分别获“云南省优秀作文指导教师“”普洱市优秀作文指导教师“称号。元阳分队孙丽婷、侯建羽获校“优秀班主任”称号;乔晓伟、张瑾瑞、吴胤霖获校“优秀教师”称号。
志愿者针对服务地学校的实际情况,通过主题班会、主题团日、兴趣社团、社会实践、志愿服务、校园文化艺术节等多种形式,协助学校做好第二课堂育人工作,为校园文化建设注入青春活力。
佳县分队先后举办传统文化节、科技文化节,组织筹办“庆六一 迎端午 童心共筑中国梦”文艺汇演。筹办“微心愿”活动,开展“迷彩戎装·冬日暖阳”军训服捐赠公益活动。山阳分队筹备“百校进三中”系列活动,参与山阳县“永远跟党走,奋进新时代”诵读活动、敬老爱老系列活动、“学雷锋“系列活动等等。张家川分队指导学生参与县“迎国庆”千人诵读活动,负责校“言弈辩论社”“星光之声”广播站的工作。景谷分队开展“不忘初心 为国而歌“主题云歌会,“纸短情长 书不尽言”中秋书信活动。元阳分队开展“情暖童心·七彩假期”志愿服务活动,参与红河州中小学实践活动、扶贫下乡、心理教师培训等多种形式的实践学习活动。
在平凡的基层岗位上熠熠生辉,这便是青春最好的模样。支教团志愿者除了在服务期间主动承担各学科教学任务,做好教学工作的同时,还积极参与服务地疫情防控流调摸排工作,投身乡村振兴建设,实地走访调研多个基层村镇,积极建言献策。
扎实的服务和突出的业绩让第23届研究生支教团获得了服务地的高度认可。佳县分队获2021年度“佳县五四青年标兵集体”,四人均获得“佳县优秀共青团员”荣誉称号;张家川分队三人均获2021-2022年度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优秀志愿者”称号。元阳分队孙丽婷获校“优秀共产党员”称号、2021-2022年度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优秀志愿者”称号。
弘扬志愿精神,奉献西部热土。陕西师范大学第23届研究生支教团全体志愿者用自己一年的青春时光扎根基层,用青春奋斗书写了新时代青年的时代担当。下一步,校团委将继续引导广大青年深入基层,积极践行“到西部去,到基层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的青春誓言,在奉献社会、服务人民的过程中激扬青春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