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科技文化活动月,掀起了青春的创新浪潮。在这里,我们尽情地发散思维,头脑风暴;在这里,科技理论与生活实践激烈碰撞,唤醒了一个个渴望挑战的灵魂;在这里,作为新青年的我们,怀揣希望,憧憬未来……”第十八届大学生科技文化活动月的参与者,国际商学院2018级本科生王沁同学声情并茂地谈到。
为全面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讲话精神,贯彻落实《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在广大学生中弘扬创新精神、传播科学思想、普及科技知识、提升学生科学素养和创新能力。2020年6月以来,校团委以“创新点燃梦想,科技引领未来”为主题,在线上组织举办了我校第十八届大学生科技文化活动月,共囊括八项特色活动。
以赛促创,彰显青春风采
从预赛初审选拔到复赛评审,从二次申报到决赛初评,随着6月27日“挑战杯”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决赛现场问辩的成功举办,陕西师范大学第十二届“挑战杯”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成功落下帷幕。本次竞赛得到了同学们的广泛参与和好评,共有21个学院的315个项目2000余名同学参与其中,并邀请20余位相关领域专家学者作为评委嘉宾,全方位、多角度的对每一个参赛作品进行审核并给与修改意见,通过竞赛的形式提升了大学生关注社会民生、解决社会问题的能力和水平,进一步深化了创新创业实践育人成效。


对话名师,点燃创梦星火
为点燃学生创业热情,激发学生创新创业活力,培养广大学生的创新思维与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进一步提升“第二课堂”育人实效,校团委就当今时事热点,有针对性地开展了“创梦星火”科技讲堂,邀请了王新刚、闫亚平、席正军、张宝善四位相关技术领域的专家学者,就病毒的传播模型建构、疾病的科学防治、量子力学、食品营养健康安全等方面开展线上科学知识普及专题讲座,帮助同学们进一步了解相关学术领域的前沿成果。本次活动极大激发了广大师生的学习热情,讲堂场均参与人数突破线上会议室参与上限,参与的同学收获颇多,借此产生了诸多奇思妙想,在潜移默化中点燃了创梦星火。

竞赛会友,提升科学素养
连续成功举办十七年的科普知识竞赛已成为已成为师大学子热爱、崇尚科学,普及科学文化知识,参与科技实践,展示风采的靓丽舞台。应今年疫情防控要求,第十八届科普知识竞赛首次采用线上形式开展,形式有变,热情不变,本次竞赛得到了广大同学积极响应,共有19个学院的780余名同学参与其中,借助网络平台通过竞赛形式,从自然、天文、生命等科技文化知识领域出发,考查参赛学生的科技文化知识储备,活跃了科技文化知识学习气氛,营造了浓厚的科普氛围。

同时,本次科技文化活动月中,结合我校教育办学特色,创新举办了首届科普知识微课大赛,以科普角度转换的创新方式,让学生亲自登上“讲台”,打破了以往传播课本知识的模式,向大众讲授科普知识,给全校学生提供了一个展现自我的平台,焕发出了科普教育的活力。(图片5)

薪火相传,朋辈共话成长
为丰富学生校园文化活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更好发挥优秀学子的榜样示范作用,加强朋辈促进,共同成长,2019年校团委组建“创梦之星”宣讲团,邀请在“挑战杯”“互联网+”等创新创业竞赛中获奖的优秀学子参与其中,通过各学院巡回宣讲,交流分享创新创业竞赛参赛经验。本次科技文化活动月中,校团委于每周五开设“创梦之星”线上专题科创宣讲,每场宣讲的参与量均突破200人,优秀的学长学姐们结合自己的成长经历,给学弟学妹们提出建议并解答疑惑,加深了同学们对双创竞赛的认识和理解,提升了同学们参与双创竞赛的兴趣和热情。


点滴积累,成就不凡梦想
“学习强国”平台科技频道打卡,鼓励学生参与“学习强国”学习及答题展示,共有500余名同学坚持每日的打卡活动。利用“学习强国”平台,培养学生良好习惯,引领学生关注国家科技发展,促使学生进一步理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厚植爱国主义情怀,培养斗争精神、增强工作本领。

每周六“创梦光影”科幻影评,分别推荐《机器人总动员》《头号玩家》《后天》《星际穿越》四部科技内涵丰富、教育意义深刻的经典科幻影片,引导学生进行思考探究及观后影评。通过观影的方式,鼓励学生体会科技的魅力,激发学生科技学习的热情。每周日“创梦书堂”读书分享,分别推荐《漫步到宇宙尽头》《果壳中的宇宙》《三体》《神经漫游客》四本内容新颖、通俗易懂的科普类书籍进行阅读,并鼓励通过微信、云课堂、腾讯会议等方式分享阅读体会,共有300余人参与。以观影、阅读分享的形式,培养学生日常科学思考习惯,提高自主学习能力和科学认知水平,增强了学生对生活中的伪科学、伪常识的辨识能力。(图片9、10)


第十八届大学生科技文化活动月自2020年6月1日发布通知,至7月1日圆满落幕。活动期间,共有来自我校22个学院的师生参与,活动参与人数达5600余人次,得到了我校师生的广泛关注与好评。
作为我校大型校园科技文化活动,大学生科技文化活动月营造了科技、创新、青春、拼搏的校园文化氛围,普及了科学文化知识,同时也是我校双创育人的一种实践,在活动中展现了我校青年学子的青春风采,不仅提高了学生对专业知识的学习积极性,增强实践技能的熟练程度,更充分展示了我校的专业特色和学生的创新意识,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促进全校学生课外学术活动的蓬勃开展,凸显了以创新科学教育为导向的第二课堂育人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