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波澜壮阔中携手共进,在青春行进时心系祖国。为进一步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党中央关于疫情防控做出的重大决策和政治措施,6月21日晚,由我校校团委主办、青年团校承办的第三届微团课大赛(学生组)决赛在线上腾讯会议室顺利举办。

我校哲学与政府管理学院政治学系主任郑家昊老师、文学院中国古代文学教研室张锦辉老师、新闻与传播学院播音与主持艺术系余海龙老师、校团委副书记高扬老师与来自各学院、各学生组织的七位学生评委共同组成了本次大赛的评委团。同时,来自我校的十支参赛队伍及其团支部成员参与本次大赛,各学院初级团校、青年团校各部室与青年讲师团成员共同观看比赛。

大赛伴随着庄严的团歌声拉开帷幕。在主持人详细介绍了比赛规则及评分要求后,进入决赛的十位选手依次进行团课讲演。在展示中,参赛选手们紧扣“携手战疫情,青春爱国行”主题,通过网上主题团课的形式,为大家带来一场形式新颖、各具特色的团课。既让在场观众感受到了各团支部的无限活力与奋斗风采,又向大家彰显了疫情防控期间纵使相隔千里,团支部上下依然贯穿着的强大凝聚力。
比赛中,外国语学院的司雨杭以“礼敬英雄情关切,志存高远吾辈行”为题,带领大家从此次疫情的英雄事迹中找寻共青团员的时代担当,鼓励同学们勇于奉献,砥砺前行;哲学与政府管理学院的李诗瑶以“党引前路,团伴同行。铁肩道义,无惧风浪!”为题,引领大家回顾共青团的光辉历史,体悟共青团的中坚力量,号召大家铁肩道义、无惧前行;文学院的阴文涵以“共筑人类命运共同体,打赢疫情防控‘全球战’”为题,提倡世界各国共同铸起捍卫生命的铜墙铁壁;历史文化学院的王昊以“青春战‘疫’,并肩同行”为题,激励共青团员用奋斗增添青春光辉、书写人生华章;食品工程与营养科学学院的卫钰成同学以“志愿基层,青春的力量”为题,聚焦基层一线奉献担当,带领学习志愿精神;历史文化学院的仇蓉琨以“共抗疫情,青春力行”为题,着力提高团员宅家学习意识及奉献精神;数学与信息科学学院的刘倩与马克思主义学院的白梦瑶分别以“青春话‘制度’”及“身负青囊,剑指远方”为题,号召青年朋友们厚植家国情怀,传承青春使命;来自地理科学与旅游学院的池锦潮与来自物理学与信息技术学院的黄军分别以“青春有热血,战‘疫’显担当”及“全球新冠疫情下的‘自由’”为主题,引领同学们热血力行、正视“自由”。比赛内容丰富,寓意深远,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评委点评环节中,余海龙老师对本届大赛各参赛成员能够顺应当前形势认真完成微团课的形式转化和思想升华表示了极大的肯定,并对参赛团支书提出几点建议,希望各位选手在微团课的逻辑衔接、课程设计、课件制作等方面再度深入研究、不断改善,争取使团课更加美观流畅;能够关注团课开展的场合中主讲人的仪容仪表、言谈举止、表情体态,以更加严肃认真的态度对待课堂;此外,老师还倡导选手们进一步挖掘身边事例,讲好师大故事,讲究情理结合,以情感的共鸣实现团支部成员的学习提升。

郑家昊老师指出,本届微团课大赛主题鲜明、团课录制精彩,并从价值、原则、方式三个维度指导选手们打造更为完美的团课,激励同学们坚定理想信念、彰显爱国精神、增强互动感染、加强理论学习,并鼓励大家自信、踏实、自强,争做新时代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
随后,张锦辉老师宣读了本届大赛决赛成绩。本届微团课大赛共分三个阶段,在校团委的指导、各学院团委(总支)的周密安排下,来自各学院的60余件参赛微团课作品经自主报名,复赛严格评审,最终有10件教师作品、10件学生作品在决赛中脱颖而出。




本届大赛是我校连续举办的第三届微团课大赛,有助于深化我校共青团“活力提升”工程,提高当代大学生的政治意识、责任意识,推动团课形式革新、增强新时代大学生爱国情感与使命担当,通过以赛促建、以赛促评的方式促进团课教育形式常态化、制度化,提升团支部活力。希望广大团学干部以此次微团课大赛为契机,在未来的团学工作中不断创新团课形式、打造团学实践品牌,提升团干部工作和业务水平,不断开辟团员教育、团课培训新阵地,为传播新时代中国声音、唱响新时代复兴赞歌、讲好新时期师大故事,放飞新时代青春梦想,贡献青春智慧和青春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