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之觞,国家之痛,民族之辱,当永志不忘。在第一个国家公祭日到来之际,我校青年学子自发组织开展了首个“国家公祭日”主题教育活动。12月13日上午,马列理论读书社举行了“铭记历史,圆梦中华”首个国家公祭日暨“南京大屠杀”77周年座谈会。座谈会由社长张璐主持。同学们现场观看了“南京大屠杀首个公祭日仪式直播”,在庄严的国歌声中,同学们起身肃立,为77年前罹难的30多万同胞默哀。透过现场直播认真聆听了了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在庄严肃穆的气氛中,同学们深情回顾了七十多年前南京那一段的血与火的记忆,心潮沉重。
在交流发言环节,同学们畅所欲言,纷纷表示要铭记曾经惨痛的屈辱历史,更加坚定地珍惜和平和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要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纪念战争是为了远离战争,追忆灾难是为了远离灾难。长安校区副社长高磊介绍了“国家公祭日”的由来、制定历程及其蕴含的意义,以《永久和平赋》结尾,号召大家珍视和平,珍视来之不易的繁荣发展稳定局面。雁塔校区社长杨雅程以“居安思危、牢记历史、痛定思痛、振兴中华”四个关键词述论了我们纪念“南京大屠杀”的时代意义,号召青年学子展望未来,发奋前进,在实现民族繁荣振兴的中国梦中勇担重任;俎亚柯同学认为南京大屠杀的“昭昭历史”固然不能忘,但不让仇恨蒙蔽双眼尤其重要,我们纪念遇难同胞,不仅是对死难者的尊重和对其亲人的慰藉,更是一种当代国人对历史的责任。刘鹏嵩同学在发言中强调,我们不能忘记历史,不仅仅意味着不能忘记历史上的南京大屠杀,更不能忘记每个青年所肩负的忧患意识,“南京大屠杀”留给我们的不仅仅是惨痛的记忆,更应该是一种奋发前行的动力。同学们积极发言,频频互动。现场掌声经久不息,气氛热烈。
社长张璐总结发言时指出,此次活动是学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环节,是青年学生重温历史,讲述教训,传递心声,认清责任的一个契机。公祭日的设立,不止于怀念,更在于启迪。中华民族经过艰苦卓绝的奋斗才赢得了今天的独立繁荣,也正因为伤痕累累,才更应该铭记那段屈辱惨痛的历史。我们纪念悲剧,缅怀过去,并非为了复仇,而是要在重温悲痛中升华出超越历史的和平意义。
陕西师范大学团委官方微博创建了题为#陕师青年铭国殇#的话题,并组织青年学生积极参与话题讨论,截止目前,阅读量已达42万,评论次数达200余次;陕西师范大学团委官方微信平台也发布了【陕师青年铭国殇】、【青年沉思】专题性的板块博文;校学生会、校社团联合会的微博、微信平台也推出了【国家之殇—首个国家公祭日,铭记1937】、【为了那些不能忘却的纪念】等纪念专题,青年学生纷纷参与微博微信互动,在寄予沉痛哀思的同时表达了以史为鉴、珍爱和平、自强不息、锐意进取的青年心声。
正如央视评论员文章所指出的那样,动静之间,纵横之际,是历史不曾睡去的警醒和痛觉,向深沉的历史致敬,向奔腾的未来前行,在和平发展的大道上,沿着公祭日闪耀起来的,是我们成熟而强大的中国心。师大的青年学子正在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对沉重历史的追思,对光明前景的坚信;用勤奋踏实和锐意进取投身民族复兴的中国梦想,以史为鉴、奋发图强,为中华之崛起而努力奋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