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上8时许,正是烟雨朦胧中,各色的雨伞朵朵开展,师大闪闪的“小红星”们在忙碌着做出发前最后的物资盘点及人员考勤工作。他们即将到陕西省商洛市山阳县进行为期7天的暑期社会实践活动。
参与本次“三下乡”社会实践山阳服务队的总人数有53人,其中包括带队老师4人,他们分别是陕西师范大学校团委副书记蒋毓新和祁斌业和校团委指导老师贾颖辉和高冬。其余的学生社会实践者均来自陕西师范大学九大校级学生组织,它们分别是陕师大校学生会、学生社联、“挑战科技”协会、马列理论读书社、青年传媒中心、红烛艺术团、礼仪团、网络文化协会,以及长期从事下乡支教工作的研究生支教团。
今年,他们统一身着着在背部印有“陕西师范大学”字样的红色队服,因此常被亲切的称作闪闪的“小红星”。
历经了三个多小时车程,也经历了天气的由阴转晴,山阳服务队一行来到了陕西省山阳中学,这里是本次实践活动的基地,中学的宿舍也是队员们住宿的地方。山阳中学依山而建,地势较高,一来便于有效缓解雨水积水问题,二来也远离了城区街道,便于营造优良的教学环境。
在山阳中学校门口,由于坡度过大,而师大校车底盘较低,导致了底盘被水泥路面擦伤,从而不能够在满载人员的情况下通过,于是,团委助理,也是本次活动的队长——来自师大法学系的李超哲同学带领大家有序下车,并尽量减少车载重量以便校车顺利进入山阳中学。可是,问题没有想象中的那么简单,经过调整后的校车仍然不能通过。针对此突发情况,队员们即时发挥,组织全体男生队员搬来砖块,并在测距后铺出了与轮距相适应的“轨道”,在队员的指挥与司机师傅的配合下,队伍终于克服了此行的第一道关卡,顺利通过了山阳中学的大门,并将货物运送到了宿舍楼前。
全体队员分头安排住宿后,高冬老师例行简短的会议,从他的讲话中了解到这次活动安排的相关事宜。据悉,本次活动初期计划队伍人数为100多人,但由于近来商洛的大量降水等自然气候因素影响,团委出于对同学们的安全考虑,决定将出行人数减半。并由之前计划的寨子沟希望小学住宿点挪至条件较好、相对安全的山阳中学宿舍。
会后,在山阳中学逸夫信息综合楼前举行了简短的第十三届和第十四届研究生支教团的交接仪式,意味着送走在此义务支教一年的老一届研究生支教队伍,又迎来了新的支教队伍的接班,而在这里一年的支教过程,将会是支教者们承载情感、收获真知、磨练精神的难忘人生经历。
据悉,本次活动受到了教育部、共青团中央、陕西团省委和陕师大校团委领导的高度重视,其中历时多月,经过校团委老师的精心安排和组织策划,着实提高学生骨干在基层中的实际扎根能力,锻炼大学生骨干在社会实践中的组织及行动能力,充分发挥当代大学生自身所具备的优良条件,并深入基层,向基层人民群众学习,向社会实践学习。
本次实践工作组分为三大工作组,一为支教服务团队,二为义务维修服务团队,三为文艺服务团队,他们分工明确,组织周全,将会在未来几天深入刘家村、寨子沟等地进行实际基层走访。陕师大暑期社会实践山阳服务队也只是校园多支社会实践队伍的一支,其余各院部组织的队伍也与此同时在全国的典型地区进行着各种各样的社会调查与实践工作。
另外,本次活动也受到了陕西电视台的关注,并在活动全程安排有两位记者随行进行跟踪报道。

师大校车在高冬老师的指挥下正在进入山阳中学

师大校车正在通过用砖铺砌的轨道

我校第十三届研究生支教团与第十四届研究生支教团做队旗交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