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5日,由我校团委牵头,联合西北师范大学、新疆师范大学、青海师范大学和宁夏师范学院团委,依托陕西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和西北基础教育与教师教育研究中心共同组织的“情系西北教育·千名师范学子丝路百县行”《丝路沿线地区农村基础教育发展满意度调查》专项社会实践活动成果暨《西部教育报告2015》发布会在我校雁塔校区崇鋈楼举行。我校党委副书记卢胜利,专项实践调研团首席专家、教育学院郝文武,西北五省区联办师范高校团委书记,我校党委宣传部、党委学工部、党委研工部和校团委等单位负责同志出席发布会,专项调研实践团师生代表,人民日报、新华社、光明日报、中国青年报、中国教育报等新闻媒体参加了发布会。发布会由校团委书记鲁镇主持。
鲁镇在会议主持中讲到,2013年,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哈萨克斯坦纳扎尔巴耶夫大学的演讲中,提出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战略构想,得到了国内、国际的广泛关注和积极好评。陕西、甘肃、宁夏、青海、新疆作为丝绸之路沿线的最主要省份,迎来了前所未有的战略机遇期。“战略发展、教育先行”,教育作为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的基石,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要“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这是我们党站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全局作出的重大部署。目前,我国丝路沿线西北地区农村基础教育到底怎么样?还有哪些问题?该如何发展?在此背景下,西北五省区师范高校联动开展专项调研实践活动,对于引导青年学生深刻了解“四个全面”基本内涵,深入学习“一带一路”战略构想,积极投身“一带一路”发展建设,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祁斌业从“活动目的意义、前期筹备情况、调研实践情况、成果形成情况和未来工作愿景”五个方面,汇报和介绍了西北五省区师范高校团委联合开展大学生专项社会实践活动的基本情况。他在汇报中讲到,2015年暑期,来自西北五省区师范高校的2000多名青年学生,在专家团队的指导下,在广大团干部和青年教师的带领下,分赴陕西、甘肃、新疆、青海和宁夏等丝路沿线的区县,深入农村、乡镇、社区、学校、课堂,通过实地考察、走访座谈和发放问卷等方式,开展了主题调研;同时,实践团还根据当地的需求,组织开展了爱心支教、素质拓展、爱心捐赠等教育关爱活动。新疆师范大学团委书记杨晓蓉代表联办高校交流了联办高校在此次活动中的创新做法和实践成效,并对进一步深化西北五省区师范高校联合开展大学生社会实践工作提出了意见和建议。
郝文武教授作为专项调研实践活动的首席专家,介绍了专项调研实践成果的前期准备、中期调研、后期统计和成果形成的过程,并发布了《为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而做不懈努力》——“情系西北教育•千名师范学子丝路百县行”丝路沿线地区农村基础教育发展满意度调查三个专项调研实践成果。他在介绍中谈到,本次专项调研内容包括对“学生发展、师资建设、课程教学、办学条件、学校管理、校园生活、学校布局、教育教学整体质量”等方面的满意程度,共发放问卷5856份,回收有效问卷5267份,共涉及和走访了近100个区县,400多个基层教育部门和学校,得到了10000多名农村学生、学生家长、群众和教育工作者配合支持;他还对专项调研实践成果的数据统计整理、文本呈现结构、后期报送刊发和成果转化落地等方面做了解读和通报。
青年教师胡金木代表专项调研实践活动指导教师作了发言;高文涛、刘炜、张璐和程蒸子作为调研实践团的青年学生代表分享了自己的调研学习收获和学习实践感悟。发布会还进行了答记者问环节,活动组委会的同志和郝文武等指导教师现场解答了记者提问。
校党委副书记卢胜利作了总结讲话。他代表学校对“情系西北教育·千名师范学子丝路百县行”《丝路沿线地区农村基础教育发展满意度调查》专项社会实践活动成果暨《西部教育报告2015》的成功发布表达了祝贺,并向兄弟高校、职能部门、教育学院、专家团队、广大师生和新闻媒体对专项社会实践活动的精心组织、关心支持和积极参与表达了谢意。他指出,本次活动立意“高”,紧扣国家“一带一路”的发展战略和“创新实践”的时代主题,体现了共青团工作的政治性;活动内容“实”,通过发挥师范大学的特色和优势,引导青年学生积极参与国家重点战略规划,开展丝路沿线地区基础教育专项调研,体现了师范大学的责任担当;活动形式“新”,通过西北区域联合、师范院校联动的形式,不断拓展社会实践领域、深化社会实践内涵、形成实践育人合力,体现了西部地区师范院校在实践育人联动机制方面的新突破;活动效果“好”,通过项目化的运作模式,引导青年学生在实践调研中深入基层、认识国情,培养了科学研究意识,提高了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并在专家团队指导下产出了一批优秀的成果,体现了专业学习与社会实践、学生参与与教师指导、实践育人与服务社会的有机结合。


